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基础中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经过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适应小学生发展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进行简要探讨,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工作者的不断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慎重选择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这些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发展。本文将以探究性学习方法为例,探讨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简述探究性学习活动
人类都有探究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与知识同样怀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利用小学生这种对知识的探索心理,研究出探究性学习方法,并将这种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等。但是,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完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还需要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与组织下进行。由此可知,探究性学习是以小学生为中心,在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注重小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获取知识的结果。所以说,探究性学习方法也是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需要在教师的知道与组织下进行,在此,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通常,探究性学习都是以教师提问、小学生探究、教师总结这样的步骤进行的。教师根据所讲授教学内容的不同,小学生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的不同等条件,适当选取探究内容,合理提出探究问题,及时指导小学生探究方法,科学评价小学生探究结果,这样小学生才能体味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有哪些策略呢,本文将做简要探讨。
(一)教师提问---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有趣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完成教学目标。在这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问题的选取需要遵照以下原则进行。
第一,深刻研究教学内容。这是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的前提,只有教师深刻地研究过教学内容,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适应小学生回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难易程度适中的,也是具有一定梯度的,大部分小学生可以在思考探究之后得到答案,一些基础较好的小学生可以在探究之后得到更深层次的知识,有效促进各层次小学生的发展。
第二,教师提问是获得探究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还有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小学生质疑,并提出恰当的探究性问题。这需要教师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导小学生质疑并提出问题。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并不适宜探究活动,但是教师还是可以组织小学生相互讨论,对原有的结论质疑,帮助小学生拓宽思路、组织语言,形成有效的探究性问题。
(二)小学生探究---获得知识与得到结论
小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发现知识与验证理论。但是无论是哪种目的,都是需要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思考、联想,最终获得知识或者得到结论。所以,小学生探究的过程是整个探究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小学生取得探究活动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重点把握小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组织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指导小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曾有人说过,所有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而数学作为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更是需要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来使小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培养小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习“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测量教室内各种图形的长与宽,提出相应的问题,再探究教室内各种图形的面积。
第二,引导小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独立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探究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独立探究学习,以培养小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等能力。教师给予小学生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小学生对探究问题反复地、认真地观察、思考,广泛地收集资料,积极地交流探讨,这样的探究活动才是真正的独立型探究学习活动。比如,在进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不给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小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柱体,从亲自动手实践探究中,发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圆形面积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共同组成。
第三,小组合作探究,提高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效率。在对相同的问题的解答中,不同的小学生思考方式不同,就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时,可以将4-6个小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使小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发现他人思维中的闪光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充分发挥小组的智慧,共同得到探究学习的结果。这种小组合作式探究既能发挥集体的优势,又不会忽视小学生个体的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探究学习形式。
(三)教师总结---评价小学生的学习行为
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得到一个结果就算结束,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这里,不仅仅是需要教师评价小学生的探究结果,还需要教师评价小学生的探究过程,并针对每一个小学生的探究态度,给出相应的评语,使小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今后应该怎样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教师在评价时尽量不要使用批评性的语言,应该以鼓励、赞扬的语言为主,给予小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小学生从心底喜欢上数学。
结 语:
小学教育时期是小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小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小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时,还应该注意以小学生为中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探究问题与探究方案,为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探究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