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对高校新生来说,构建一个和谐、温馨、有内涵的班集体,意义非常重大。本文以分析大一新生特点入手,从班主任配置、班级目标与班级科学管理、情感、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个性的培养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的高校新生班集体。
一、背景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学生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中,良好和谐的班集体对他们非常重要,特别是大一新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及自身个性方面的原因,他们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往往不适应,此时的班集体对他们来说,就如同一个家。一个和谐、温馨、有内涵的家,不仅能引导他们积极快速的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程,还能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高校新生来说,构建一个和谐、温馨、有内涵的班集体,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也引起了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如戚家勇,唐勇军,郭钟宁从高校辅导员,班导师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做好新生的工作;居世宾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校新生班集体的建设;张瑜,韩广梅,韦娜着重从团体心理辅导的角度阐述了高校新生班集体的建设;其他更多可以参考[5]。
本文以大一新生特点入手,从班主任配置、班级目标与班级科学管理、情感、班级文化建设、学生个性的培养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的高校新生班集体。
二、高校新生的特点
告别中学生活跨入大学校园,大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刚开始一般充满新奇感,但随着日子的增进,他们可能出现焦虑、失望等情绪,感觉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极大的不适应。
(一)生活方面
初次远离父母、亲人,告别中学阶段老师、家长设计好的生活模式,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认识社会,独立自主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很大一部分大一新生在生活环境改变后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二)学习方面
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完全不一样,无论从广度或深度都有很大的差别。学习形式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更为丰富多样,如学术报告、查阅资料、参观学习、社会调查等。学习活动是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为主,大部分时间由自己安排。对此,大一新生可能感到不知学什么,从何学起。
(三)人际交往方面
大一新生普遍生活经验优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相对较薄弱。
(四)其他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大一新生中独生子女比例逐步增多,个别学生功利思想较重,老乡观念较强,缺乏合作和宽容精神。
三、构建和谐新生班集体的主要建议
(一)选派优秀教师做新生班班主任
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高校的新生,他们所接触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班主任,他们往往将班主任视为自己的依靠,因此,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较为重要,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建设的效果。因此,选拔任用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和谐班集体的建设极为重要。
(二)确定合适的班级目标,实行民主的班级管理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一个班级的目标会使整个集体确立前进方向。而对高校学生而言,最大的任务是学习,所以,建立学习型的班集体,在该集体下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自然应该是新生班班集体的班级目标。
班级管理一般可分为民主型的管理与专制型的管理,大量实践证明,民主型的管理方式优于专制型的管理方式。民主型的管理方式即把管理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政治上,人格上是平等的,班主任较多地以非角色的身份出现。民主型的管理还是本着相信学生的原则,不论是什么事,班主任都不能越俎代庖,而要根据集体形成的不同阶段,逐步采取“拽着走” 、“半放手”到“放开手”的方式。班主任重在启发、引导、点拨,多用指导的工作方式,更多地借助集体力量,让班干部自治自理。
(三)发挥情感作用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它不仅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有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班主任在学生中有较强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充当的不仅是老师的角色,而且还是朋友,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
2、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用真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间的心灵,从而在师生间建立起一座新人的桥梁。这样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劲就会往一块儿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助关系: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完善美好的人性,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学生也帮助老师进一步完善自己。鉴于这种关系,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理解、信任、关爱、宽容和赏识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身心健康成长。
(四)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一个学风浓、班风浓、班级文化氛围良好的班集体,能让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优秀的人文品质。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单凭班主任一味地说教是不行的,还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造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里气氛。这些活动大多是班级文化的范畴,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加强,能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从而实现自我教育。
(五)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让大一新生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其保持或进一步发展其自身的良好个性,也是教育的需要。
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建立高尚人格,做有理想的人;
⑵培养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品质,富于创造,做有思想的人;
⑶培养学生自信自强、不畏挫折的品质。
班级建设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永恒话题,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使学生健康、理性地成长。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和谐的新生班集体,是大一新生入校后的第一站,是他们成长、学习的第一步。建立一个和谐的新生班集体,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戚家勇.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新生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08(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