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关键词:自主提问、有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敢问、、会问、善问等。
内容摘要:新课程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应尽可能少问,尽量地把问题留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己生成,还要由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将会为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学生自主提问:一、能培养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二、贴近学生实际;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一般是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我们过去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就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传统的课堂,甚至现在很多为研究新课程教学实践而设置的优质课比赛课堂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老师发球学生接球的类似“打乒乓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毫无主动性,学生的创造意识,主动探究的意识被扼杀了。笔者认为新课程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应尽可能少问,尽量地把问题留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己生成,还要由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将会为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让学生自主提问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贴近学生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一、培养学生有意义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意义学习,一类是意义学习。他认为意义学习有四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识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获得他想要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积累的学习,它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没有情感或个人的意义参与,与全人无关。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就是一种有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以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都投入了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之中,寻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成了学生的自我需要,真正经历了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如:讲授“礼仪展风采”这一课时,让两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坐、站、走、见面打招呼的礼仪规范”并让其他同学为他们指导、纠正、提出什么样的姿势才是最规范、最能让他人、社会接受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整堂课大家全身心的投入,课后还言犹未尽,互相纠正对方的姿势。
二、最能体现学生实际让学生自主提问,也就是以承认学生的独特世界为前提,以学生的既有经验、生活积累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的,它让学生在这过程中体验了成功,这种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取得的成功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在介绍“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时,学生提出:“学校的光荣榜把我们的照片贴上去,是否该付给我们报酬?”每年学校把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照片、姓名都贴在校门口又算不算侵权,学校该不该给这些学生报酬?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是一个个相关案例,经过他们去发现、提问、探究、讨论、学生就会把知识掌握得更清楚更牢固,而且更好学。
三、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提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他们就会主动的去发现教学内容中他们所需要了解学习的问题,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介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容他人,悦纳自己”,介绍宽容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介绍宽容的好处,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你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生活中需要宽容,需要学会宽以待人。为什么我们违反课堂纪律时,你还要批准我们、教训我们、让我们写保证书呢?”这一问题一提出,班上很多平时常违反纪律的学生都开始起哄:是啊!为什么呢?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表扬他问得好,然后让全班学学讨论这一话题。有同学说:因为你影响了老师上课,假如不批评你的话,老师将无法上课;有人说:老师的批评教育是为你好,为全班好;有人说、宽容也不是无限制的,它也该有个限度吧;有人说:其实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就是一种宽容,必定老师的责任是教育我们……。他的这一问题用自己作为问题的主体,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和兴趣,大家参与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得出宽容是有原则的这一理论。这比老师讲多少遍效果还要好。
当然,让学生自主提问,老师应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在备课时给学生留有空间,课堂教学时还应遵循学生心理和个性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自由、安全的空间,使学生心理获得解放,并为学生充分提供探索、交流、创造等各种展示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尽可能去观察、去思考。
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老师还应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容忍学生的错误,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不着边际、甚至稀奇古怪,教师应呵护学生,给予宽容和理解,并及时的给予引导、耐心地等待他们的觉悟。要知道课堂上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因此,作为老师应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构造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