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随着国家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牢固树立“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观念,强化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
在职高,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许多学生抱有“数学无用论”,还有些同学自身基础差,不愿意费心思考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更新理念,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既充分认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又能放下包袱轻松愉快地参与数学课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要面对全体学生,因人制宜,帮助每一个学生设置合乎实际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最大限度的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二、重视调动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成绩普遍偏低,但并不都是智力因素引起的,相反大部分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搞好职高数学教学显的尤为重要。
1. 磨炼意志,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制定计划,坚持按计划进行学习是一名高中生应具备的能力。但是,在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天天定计划,又天天改计划,甚至对自己制定的计划置之不理。对此,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同时,要对学生加强指导,使学生制定的计划尽量切合实际,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2、激发兴趣,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学习数学,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要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3、锻炼性格,养成勤学善问的习惯。“问”,是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提问,甚至从不提问,这样就很难得到提高。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鼓励学生通过向老师请教、与同学讨论,提高自己。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注重提问的质量,通过阅读课本查看资料自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要及时向别人请教。
三、自觉遵循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1、有效的阅读。职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阅读表现生涩,不能准确顺畅的把握题目主旨。如立体几何中“到平面内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射影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分不清谁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混淆谁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因此,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项:(1)首先要扎实掌握数学符号语言,理解其含义;(2)充分利用语文语句分析奠定的基础;(3)能正确进行符号语言、图形和文字语言间的相互转化。
2、归纳总结的方法。学习是学生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归纳总结是至关重要的。当一个或一段学习内容结束后,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都进行纵横向知识的整理,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对知识分类、概括、归纳、提炼,使数学知识学得活,记得牢,理解得更加透彻。在此基础上,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3、自觉纠错的方法。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经常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错误,究其原因实质就是不注意从错误中学习。实践证明,建立错题集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4、互助提高的方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问。在教学中,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式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水平或其他因素,分成若干个同质小组或异质小组。同质小组有利于教师的分层指导,学生的深入研究;异质小组有利于同学们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还可以根据情况按问题、兴趣临时组合。小组的主持人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让每个人尝试、体验主持的快乐和责任,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