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过去的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新课程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探索和实践数学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天祝藏族自治县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信息较为闭塞,学生家长的素质较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够科学,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也不关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强,好多学生不注重学习,就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这些年我校教职工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各科教学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数学教学一直是我校的薄弱学科,老师们普遍感觉到:我们的数学成绩怎么越来越差。随着年级的增高,每个班级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数量增大,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完成。
从目前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样,探索出数学“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主动、大胆地提出和讨论有关数学的知识与问题,能运用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这个工具去学习,去工作,去创造,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将学生的学习引入到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并提出带有一定困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是探究式教学区别与其他教学的标志。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独立探究新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协作者,只进行画龙点睛的引导,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归纳类比。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认知主体位置。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让每位学生的智慧都成为整个学习群体的共享资源,用集体的智慧来激发自己思维的高潮和创造的兴趣。探究方式大致有自主探究、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大班集体探究等,教师可以灵活处理。例如:在探究二次函数图象时,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探究必然没有方向。为此,老师说:数学研究的对象无外乎数和形两个方面,那么你认为对于分形树我们该研究哪些数量关系呢?这样学生的研究就有了方向。
(3)分层练习、内化知识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这一环节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同步、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深化练习、拓展引伸
这是探究教学继往开来的一步,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环节,教师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可接受性为尺度,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5)课堂小结、拓展引伸: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课堂小结可以是由学生做,或教师做,或师生共同做等形式来完成。要及时总结提炼中学数学中的数学方法,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
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我们追求的是教学活动的质量。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由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要解决问题的热情驱动的。在实践中,我们没有必要纠缠一堂课是否完整地经历了探究的几个环节,也没有必要刻意去追求学生在程序上、形式上是否重复了数学家发现的过程,而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去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所以要努力提高学生探究的质量,不要搞形式化的东西。试想如果探究的环节都有了,探究的程序也都走过了,数学家的样子也做得像模像样了,学生的学习却仍然是机械的而不是有意义的,那样的探究又有什么真正的价值呢?
因此,“自主探究性学习”并非是一种孤立的模式,它与其他教学方法并不矛盾,相反,有时需要与“目标教学”“学议导练”“启发诱思”“小组研学”等教学模式密切结合,这样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