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要遇到许多新鲜的事物。面对这些新事物,孩子会主动去探索、尝试,因为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他才会获得生活的体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果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而剥夺了孩子探索和尝试的权利,孩子就永远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永远无法深刻地了解事物,永远无法追求自我实现。因此,父母不仅不能扼杀孩子的探索欲,而且要欣赏和鼓励孩子的探索欲。
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在回忆自己少年时曾有这样的描述:“我在儿童时期喜欢仰观天象,并且喜欢追究天象的根源。遇到晴朗的夜空时,我喜欢盯着月亮看。我每晚都看月亮,竟看得发狂。一次,我在月亮下面拼命地追赶它,直到累得倒在地上,但终归是徒劳。又有一次,我登上桌子,再登上桌子上的椅子,用木棍去敲月亮,当然仍是落空!我向长辈不止一次地问这些问题:月亮是活的吗?月亮生在哪里?又住在哪里?到了每月的初三四或二十四五时,我又会问:‘月亮为什么只有一半呢?那缺的一半到哪里去了?”
孩子对事物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驱动力,也是孩子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许多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起源于对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瓦特由于对“开水壶盖跳动”感到好奇,驱使他探索,发明了蒸汽机;普里斯特由于对“甲虫在瓶里窒息死亡”感到好奇,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研制出氧气;富兰克林由于发现“毛皮摩擦过后玻璃棒能吸引纸屑、头发”,经过探索,发现了电。
求知欲是孩子最珍贵的潜能之一,他们天生就对未知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在接触大自然、观察世间万物时总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的?白天怎么看不到星星?鱼能生活在水里,人怎么不行?电视为什么能收到图像,等等。
求知欲强的孩子,总用好奇的眼光注视着周围世界的人和事物,从中捕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获取新的知识。求知欲强烈的孩子,思维活跃,爱提问题。就像少年的沈括一样,涉世未深,而又什么都想问,什么都想搞清楚。
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1、父母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父母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有能力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但是如果父母事无巨细地帮助孩子,让孩子不需要过多地探索、尝试,将会剥夺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乐趣,抑制了孩子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是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不知道,但父母会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并对孩子的尝试与探索行为给予支持。
三是当孩子问父母问题时,父母不仅不给予解答,还加以嘲讽,“把自己书本上的搞懂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
从这三种情况看,当然是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宜。
一位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给予表扬,同时创造环境、条件,帮助孩子开动脑筋,通过什么途径以及怎样去寻找答案。
对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发现从前不知道的奥秘。而揭开奥秘后所体验到的愉快与满足的情感,反过来又激起孩子新的探索兴趣。父母不仅要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要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孩子的求知欲一直坚持下去,更要鼓励孩子自己去了解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复杂的社会,让孩子大胆提出问题,并引导孩子自己通过观察、思考,来找寻正确的答案。
2、在激发孩子求知欲的同时,要教会孩子怎样观察事物
对孩子来说,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和培养兴趣、发展智力的好途径。在观察中,孩子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还可以活跃思维,并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
3、要教孩子多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当自然界发生转变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去体验这种迅速而明显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悄悄更新,为生命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聚能量。自然界的这些变化最易吸引孩子好奇的目光,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这对培养孩子的求知欲非常有利,而奇妙的大自然则是孩子们探索活动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