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今天的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因此,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能力,在四种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学会审美,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必须让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这一切对学生思想品德致关重要,起主导作用的是德育教育。
教师要教育培养学生,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能产生教与学双边积极的内驱力,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并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这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密不可分,与国家依法治国,发德治国相一致,与教师的以德育人,以德感人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育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常用的一种基方法,它可以从正面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以观。但有少数教师片面认为课堂教学就是只要把所教的课本知识教给学生就完成任务,而学生品德的教育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或政治老师的责任,这种想法是非常有害的,一个不会利用课堂教学来“教书育人”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当然他要想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成绩也是不现实的。
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的学生中间很流行“韩流”“日潮”,崇洋媚外的思想很严重。他们对自己国家了解很浅很少很片面很偏激,我们首先应让四项基本原则真正扎根于学生的心里,使他们知道怎样才是爱国的行为。其次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第三,要注意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既要强调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也要强化其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享受应有的社会利益的权利意识;在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时,要以广义的人道主义为基础,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以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的。在教育过程中,还应掺插我国的历史、国情教育。
三、法制教育
很多学生,干了违法的事情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是因为他们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根本无法辨别是非黑白,不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崇尚武力解决一切,喜欢以暴制暴,甚至认为正义在自己的一方。对此,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可使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犯罪。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也可通过参观有关的单位、图片展览;还可通过参加公审大会等等形式。
四、谈心教育
谈心成功的关键是一要诚心,要平等待人,,真诚相待,而不要居高临下,以势压人;二要知心,要有针对性,谈到点子上,这样才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形成心理上的亲近感,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三要耐心,要让对方说话,使他感到你认真听取他的倾诉,要善于等待,而不要操之过急。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当老师的必须先了解,理解和研究学生,然后对症下药,使学生对问题解决真正心服口服,这样的谈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家访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第一环境,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庭密切相关,因此,能否在家访中取得家中的支持地,配合也是促进学生思想品质转变的重要环节,家访实际上深入学生家庭与社会生活,了解他们在家庭及社会生活中实际情况,一方面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可以缩小感情差距,还可以争取到学生所处生活圈中各种积极因素,在家访中家长、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更能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情感、兴趣和爱好等心理活动,从而建立起友好、谅解、亲近和依恋的情理关系,形成利于教育活动的心理环境。
六、榜样教育
通过典型性的人或事,鼓励或反对一定思想、作风和行为,吸引、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先进,帮助和鞭策后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在对待一些“后进生”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加以引导树立信心。一个好的典型是一面旗帜,能引起人们感情上共识,招引人们效访,具有强烈的宣传、说服和感染作用,作为教师,根据需要,古今中外典型可以列举,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也可以列举,这样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六、竞赛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也是大有帮助的,这些活动,要考虑层次性,难易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包罗进去,这样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树立信心,克服战胜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使自己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同时,在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活动中,还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荣誉感。
此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根据自己工作中的情况不同还有很多种,比如感化教育、形象教育、对比教育等等。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须防止空洞说教,反对理论脱离实际,搞“假、大、空”。另外,教育学生还必须言教和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律己不严,就难以律人,谈话就没有份量,各种方法的运用也就缺乏基础。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先不做,言行一致,教师才有威性,对学生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劳动对象—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教师的劳动则是对学生的培养,是知识、经验、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熏陶。所以教师就必须严格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自己,建立良好的“尊师爱生”关系,在师生间建立亲密友好的感情双交流,这才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兴旺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