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配置实例
在某校园网络中,要对校园内的各部门加以访问控制,可以使用一台或多台华为3C0M $3900系列网管型交换机实现各部门VLAN的划分。(1)不同部门之间不能互相访问,同部门之间的员工可以相互访问;(2)部门的员工在特定时间段才能访问Internet;(3)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可以访问所有的部门,并能自由访问Internet;(4)对服务器及网络设备进行安全保护操作,要区分不同部门的网络,然后再通过路由器接人Internet,要求按部门进行子网的划分,把部门1、2、3分别分在VLAN2、VLAN3、VLAN4,并为它们分配相应的IP网段,路由器和交换机通过VLAN1相连。
网络拓扑结构见图1,交换机VALN及子网分配见表1。
图1 网络拓扑结构
表1 VLAN与子网的划分
网络号
子网
交换机端口
VLAN1
192.168.1.0/24
E1/0/1
VLAN2
192.168.2.0/24
E1/0/2
VLAN3
192.168.3.0/24
E1/0/3
VLAN4
192.168.4.0/24
E1/0/4
划分VLAN后,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采用基于IP的高级访问控制列表,实现控制部门之间的访问和对Internet的限时访问。
交换机的配置如下:
【Quidway】time-range huawei 8:00 to 1 7:00 working-day
说明:定义8:00至17:00的周期时间段
【Quidway】acl number 3000
说明:进入3000号的高级访问控制列表视图
【Quidway-acl-adv-3000】rule 1 deny ip source any destination any time-range huawei
说明:禁止上班时间访问Internet
【Quidway-Ethernet1/0/1】packet-filter inbound ip-group 3000
说明:将3000号ACL激活
【Quidway】acl number 3001
说明:进入3000号的高级访问控制列表视图
【Quidway-acl-adv-3001】rule 1 deny ip source any destination 192.168.1.0 0.0.0.255
【Quidway-Ethernet1/0/2】packet-filter inbound ip-group 3001
说明:将3001号ACL激活
再用相同的方法创建acl 3002、acl 3003,分别在e1/0/3、e1/O/4 应用,这样就实现了部门之间的相互隔离,为了加强网络设备的管理,可以应用ACL基本访问控制列表来限制其它部门非法登陆校园网络设备,在交换机上可以用下述方法来实现对某个TELNET用户的ACL控制:
【Quidway】acl number 2000
说明:进入2000号的基本访问控制列表视图
【Quidway-acl-basic-2000】rule 0 deny source 192.168.1.0 0.0.0.255
说明:禁止vlan1的用户telnet到交换机
【Quidway-acl-basic-2000】rule 1 deny source 192.168.2.0 0.0.0.255
说明:禁止vlan2的用户telnet到交换机
【Quidway-acl-basic-2000】rule 1 deny source 192.168.3.0 0.0.0.255
说明:禁止vlan3的用户telnet到交换机
【Quidway】user-interface vty 0 4
【Quidway-ui-vtyO-4】acl 2000 inbound
说明:参数inbound对telnet到本交换机的用户进行acl控制
配置完成后,按各部门所在VLAN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及网关,用Ping或Tracert命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交换机配置正确,实现了部门之间的访问控制、上网时间控制,还可以有效地保护网络设备。
结论
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上的访问控制列表,有它们各自的特点,路由器上主要是基本的和扩展的访问控制列表,需要应用在接口上;交换机上增加了接口和基于二层的访问控制列表,可以区分来自不同的VLAN的业务流以及区分同一个VLAN内部的数据流;防火墙上是设定4个安全区域,数据在不同安全区域流动时开启访问控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制定安全策略。
通过本文几个案例的实现,使我们了解到,在校园网的配置和管理中,在实现校园网内部网络连接的基础上,还要对网络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而通过采用ACL技术,充分利用路由器、交换机及防火墙的安全管理功能,就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使得校园网能为师生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华为3Comm网络学院教材(一、二学期)[M].
2. 聂真理,秀芹.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从信,唐国维,郭福田.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北京:石油出版社,1997.
4. 张保通.网络互联技术——路由、交换与远程访问[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5]Cisco Systems.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 周丽佩,张利锋,杨克远.高速以太校园网的规划与建设[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3,27(1);58-61.
6. 李从信,刘贤梅,任庆东等.网络管理技术及其在CNPnet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25(3);88-91.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