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创新。近年来,顺德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有效地推进了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 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培养中小学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党和政府给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顺德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即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二个“必须”,实行三级管理,开展四方面的工作,促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全面推进,心育课程进入课堂,心育场室不断新建,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陆续开展,一批广东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不断出现,顺德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逐渐形成,在推进顺德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和谐、阳光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其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以正确理念为先导,制定全区心育工作规划正确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政策与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顺德提出了“全心全育,共建阳光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心全育”即通过在顺德区中小学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充实传统德育的内容、丰富传统德育的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阳光校园”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平等、友好的人际关系,奋发、刻苦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中小学师生学习、生活在和谐、乐观、开放、积极、充满阳光的学校氛围中。以此理念为引导,顺德确定了从管理机制、师资培训、活动开展、心育教研、等级达标等方面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全面推进了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坚持二个“必须”,促进心育工作健康发展要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纠正过去在部分学校中存在的两种错误观念。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脱离于学校中心工作,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视为心理咨询。鉴于此,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顺德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明确地提出了“坚持二个必须”的原则,即: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即教书育人服务。根据《纲要》精神,对学生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应对挫折、处理危机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是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即为学校德育和教学服务。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补救性教育为辅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而对于只占学生群体少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绝不能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
三、建立三级管理机制,加强心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要科学、规范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专业的业务指导是必要的保证。顺德于2002年成立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局领导出任主任,下设“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业务指导,由顺德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管理,形成了由教育局行政主管与中心专业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2005年,根据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相继成立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和各镇(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形成了区、镇(街)、校三级相结合的,上下联动教研管理与指导网络。这一举措有效地整合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强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加强了对普通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导。不仅改变了过去的由于多数学校只配备一名心理教师,力量单薄,无法组织教研活动,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难以开展的被动局面,而且,由于区、镇两级教研组成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对较好,可以对本镇(街)中小学,特别是薄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指导,使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轨。目前顺德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网络,从行政管理到业务指导两个方面强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推进四方面工作,开创顺德心育新局面(一)开展全员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育水平教师素质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心全育,共建阳光校园”目标的关键。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2002年起,顺德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既包括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同时也包括对专职心理教师的岗前培训。
一是针对顺德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培训得到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参与培训教师的范围得以不断扩大,由最初仅针对骨干教师培训逐步扩展为对班主任培训,最后达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截至目前,顺德已有13000多位(约90%)教师取得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2000多位教师取得B证,100多位教师取得A证。另有400多位教师已报名参加A证培训。
表1 2010年顺德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证书类型分布情况
证书类型 |
获得人数(人) |
占获得证书总人数比(%) |
A证 |
100+ |
0.6 |
B证 |
2000+ |
13.2 |
C证 |
13000+ |
86.1 |
A证(报名) |
400+ |
—— |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