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谈到师德,这是一个让我们一线老师天天触及,而又为之头疼不已的话题。近年来一种称为“5+2≤0”的现象流行于教育界,即指学校五天的正向教育不如校外两天负面的影响作用大,它是德育低效、无效、负效的代名词。学校教育在社会现实面前苍白无力。教师职业倦怠、教育目的的功利性,说到底还是师德问题。我认为教师要提高师德,重要的是做到四心:爱心能创造奇迹,恒心能提升素质,热心能融洽关系,静心能平衡心态。
一、奉献一颗爱心,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日本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有52.8% 的学生希望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而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1%。由此可见,在教师的素质中,师爱占了多么大的比重,有时,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如何做到爱心。首先,使我们的关注点回归常态。关注点不同➱期待不同➱态度不同➱教育后果不同。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而近年来教育的功利化,使得追求升学率成为我们的最大关注点。而我校的生源现状却是一代不如一代。若我们把目标只是单纯的放到高考上,那我们每个班中关注的学生只不过是四五人而已,大片大片的学生在我们眼中视为无物,甚至是废物,躲之不及。长而久之,老师何来的幸福感、成就感,更谈不上爱心的奉献。其次,关注后排学生,还学生一个平等。我们大家都有同感,若眼中只有前排学生,久而久之,在一个班中,我们的课越来越难上,学生的配合度越来越低,而我们的学生师德评分就会直线下降。把爱心撒播到教室每一个角落,把参与权平等分给每一个学生,用宽容心对待后排的待优生。让我们经常的走到后排,关注后排,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所以,在教学效果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可能一般,但富有爱心的他,教学成绩却相当不错,这可能就是爱屋及乌的道理吧。另外,生活中要关注学生。对生病归来学生的一句问候,对成绩较差学生的一次谈心,平时与学生的几句调侃,都会拉近师生距离。在每年学生给发节日祝福短信时,我都会一一回复,我认为这是一种平等,一种尊重。
二、保持一颗恒心,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具有较广博的知识面和较精的专业知识,并能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传授给学生。给人一“碗”,自己要有一“桶”。对学生负责,首先就是不能误人子弟,“业精于勤”不只对学生,对教师更为重要。我们向往专家级老师上课时的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如沐春风、如品甘露的境界。2009年暑期培训,省实验中学钟红军老师和广东的夏辉辉老师所列的所读书目有几百本之多,让我们为之汗颜。其实,这一点我们也能做到。只不过是把时间放到了平时的家长里短的闲聊和虚无的网络世界中。恒心还体现在不断创新的课堂教学中。温家宝总理痛批中国教育的功利性;已故科学巨匠钱学森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担忧,疑问为何中国教育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则表示:在二十世纪初至4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界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大学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他们中有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革命义士、抗日英雄,有科学骨干、民族精英。而这种盛况自从1949年后尤其是九十年代开始衰落。现在的各高校,包括清华与北大在内,已经没有将培养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目标。严重的学术腐败,枯燥且与社会脱节的课程,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将导致学生们的思想僵化,对课程失去兴趣,对大学乃至整个中国的教育失去信心,
退学正是表达他们对大学教育失望的最极端方式。顾秉林校长
更是激进的发出呼吁:——应该停止再扼杀人才了!应该停止再向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了!反观我们的教学,一套教案用了一遍又一遍,一套模式用了一界又一界。庆幸的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强力推行有望真正改变这一局面,而在未知面前,我们所需要做的,那就是把我们点滴心得和想法勇敢的去实践,在实践中去完善;对不合理的教学现状大胆的去颠覆,在颠覆中获得新生。三、拥有一颗热心,营造融洽和睦的工作氛围。人从生到死,永远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集体对个体而言,就是一个外在环境。学会与环境相处相融,就会为自己营造一个融洽和睦的工作环境。我们总是有这样的疑问:我的教学不差,为什么师德评议总是不尽如人意。少了什么,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有一道有很意思的职场问题也许能告诉我们答案:如果你是老板,你的员工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三种类型,现在发奖金的时候到了,你要怎么分配?谁拿最多,谁拿最少?很多老板在这个问题上不约而同的答案是沙僧给最多,孙悟空其次,猪八戒一分不得。理由是,沙僧这类型的员工虽然工作能力没有孙悟空那么强,但懂得协调人际关系,在集体中能起到融合的作用。沙僧身上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他对团队意识的重视,这也正是老板看重此种职员的原因。与同事相处,多一点笑容,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计较;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与领导相处,多一点沟通,少一点牢骚;多一点尊重,少一点清高;多一点建议,少一点拆台。这一点,我们都能做到,只是稍微改变一下我们的处世态度,平和一下我们的心态。久而久之,我们就感觉到生活中快乐多了,痛苦少了;顺心事多了,烦心事少了。这也许就是生活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
四、永怀一颗静心,常保平和淡定的心态。师德的困扰,职业的倦怠,幸福感的缺失,这一切也许都源于一个心态问题。也许我们缺乏那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静心状态。我们始终把自己推在一个诚惶诚恐、患得患失的高压心态边缘,所以才会心痛、心累。正确对待同行竞争,携手共进,握指成拳,资源共享,总比暗地较劲,笑里藏刀,绵里藏针,使自己心态更为平和。因为在教学方面,你的个性化的优势,别人是很难复制的,合作只能是获得,而非失去。正确对待评优树先。工作努力了,我们当然希望获得肯定,若希望落空,就牢骚满腹,大动肝火,伤心伤体,且无济于事。怀着平和淡定的心态,遇事先找己,我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你只能改变自己而不能改变环境。心有千千结,困扰人们的不是问题,而是对问题的看法。假期里,看了新版《西游记》,最后孙悟空的一句话,让人回味无穷:你找到你的心了吗?心,生命的主宰,人格的凝聚,指挥着思想言行。心,虽只是方寸之地,但里面装载着什么,却关系到人格的完善与残缺,品德的高尚与低下。
以上只是我对师德的一些浅显认识,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