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整个六月,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赴外执行监考任务,到过三个地方。这最远也是最后的一站,便是青山。
青山乡离我们香隅镇单程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相当于从香隅到池州了。我们一行十人天明即出发,一路颠簸一路歌地过县城,经官港,越昭潭,到青山。
青山之得名,是因为该地山青水秀吗?
来时路上,我和同事们纷纷背诵关于“青山”的古诗词,车内气氛热烈而兴奋——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横。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 ……
站在青山中学教学楼的二楼走廊,极目远眺,很扫兴,我的眼中没有出现一座像模像样的山。比较而言,我们香隅的山那才叫一个俊一个秀哩。对了,青山中学的校园,规划布局设施看起来还没有我们香隅小学气派,更别说香隅中学了。
这里的负责人很骄傲地介绍,我们青山很低碳很环保。
那,我们可以尽情地深呼吸了。同事琴很幽默地接过话题。
然而当我们进入监考状态的时候,才发现,所谓的低碳和环保也不尽然。我们这里五个考场的学正在认真答卷,可是教学楼后面临街的商店播放的歌曲很大声地传过来,不时有汽车摩托车刺耳的喇叭声响起,吵得很。
我和主监商量,要不要报告反映这些情况?市声扰生啊!
主监犹豫了一下,似在考虑,最后摇头作罢。是的,我们初来乍到,匆匆过客而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孩子们倒很安静,偶有学生问询,关于试卷。一题填关联词语——已经填在句中括号里了,还要不要重新抄写一遍在句子下方的一条横线上?
这个?一时倒难住我。要或者不要,应该都行。可是我说行,就行吗?
你们老师平时怎么要求你们的?按照老师要求的做吧。这是我的回答。
平时,我是怎样要求我的学生们呢?
我要求我的学生在横线上正确抄写一遍填好关联词语的句子,即使是画蛇添足,也比那刺目的空白强。并不是所有的蛇或者类似蛇的都没有足哦,比如那壁虎,比如晰蜴,就具有蛇的模样,且有脚。
后来和同事们合议,认为该题句子下面的横线,就是一种画蛇添足。
对于我本人来说,今年的监考任务繁多又繁重。所幸运气好,每次出行,天公都作美,明明头一天上课还挥汗如雨下的,到了第二天,气温就降了下来,不至于让我们在外校热昏了头显出狼狈。真是天也有情天怜人啊!
三次外出监考,均有一定收获。从大处说,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我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往小处说,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人,相当于免费参观考察兼采风了,开阔了眼界,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何乐而不为呢?
青山之行,同行者十人,迎着晨曦走,踏着夕阳归,一路上说说笑笑,多么热闹。同事是一种缘分。我认为缘分的深浅并不是先天注定,后天的修为与修养以及志趣都成决定因素。古人感慨,百年修得同船渡。那么这同车而行哩,至少也要修上几十百把年吧。这样想来,有一种感动和温暖顿时弥漫在心头。
谁说风景在别处,我不认同的。外面转一圈,再回到香隅,更加爱我香隅了,即使不能深呼吸,也爱得无怨无悔执着而痴迷。
说实话,青山之行,收获的,并非来自青山本土的妩媚,而是来自我们内心对于美好的向往。尽管,我们到过的青山,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特别的印象,但是,一点儿都不影响我们看向心目中所有青山的目光依旧深情依旧妩媚。
热爱,使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