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也面临着一场全新的革命。要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掌握先进教育方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一、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习成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柯个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角色,给自己合理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作为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的共同发展过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学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的思想,真诚对待学生。要承认学生作为 “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给予接纳以及需要的满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展现自己。其次要展现个人魅力,个性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是实现教学日标的首要条件,教师要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用真诚、负责、宽容、幽默等优秀品质去感化学生;使师生间心与心沟通,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为教学的地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要改变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上,将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上。在注重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精神的同时当好学生的向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物理知识由于涉及面广,科学性较强,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体系时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生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为学生当好导师。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是社区中的一座 “象牙塔”,而是越来越广泛地与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的教育活动逐步走向社区,社区的教育资源也为学习的教育活动开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本地区噪声的污染与防止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调查活动。
二、改变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心克服评价的单一性,关注评价的主体,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学生的抽象思维仍在大脑中占一定的优势,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经验支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也是变化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只有将学生学习物理的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倡导评价主体的互动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加强学生的白评、互评和家长评,形成老师、家长、学生积极参与的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倡导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新的课程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学习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成长册、成长袋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学生的作业、回答问题、方案设计、作品制作、实验操作等的综合考查。
(三)倡导评价的动态化
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正处于发展变化的高速期:客观、公正的发展性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要针对个体差异确定不同目标,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帮助学生成长。
三、树立以学科整合为导向的教学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拓宽了更大的空间,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改革,为学生学习物理创设了最理想的环境。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物理模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变得形象具体,构建比较理想的物理模型,使学生将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如在电路连接时可通过虚拟电路模型,让学生分清电路中导线的分点、合点,认识电流的路径,在物质的组成和微观教学中,可通过原子和空间模型的构建使学生对原子结构、宇宙空间等抽象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形成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学校的实验条件都是十分有限的,切合学生学习实际的音像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初中物理教学不论是实验教学,还是理论教学都有必要让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物理教科书以外的物理知识,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如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简介,生活中的物理等,而且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程空间扩大,树立大课程观。
四、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一方面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并且新课程实施中所出现和遇到的问题又需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去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需要用发展的观念不断的针对教学实践活动而开展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对自身进行行为反思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困难以及课堂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法,
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通过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使自己由 “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