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崇高的师爱,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懂得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更是应该热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要求。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教师应把和蔼可亲的微笑撒向每一位学生,用真诚炽热的爱去感化每一位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态去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圆满完成他们的学业。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态度冷漠,则必然会成为教育的障碍。有位教师曾说过: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的工作刚开始时就意味着已经结束。
职业中专的学生在老师眼里无疑大都是“差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是该爱还是恨呢?多年的实践证明:恨之不如爱之,对于老师的怨恨、批评甚至责骂,他们早已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了;而对于老师的关爱、表扬,则很敏感,也很珍贵,如同久旱的大地遇甘霖。一句轻声的关心问候、一下轻轻的拍抚、一次“无意”的表扬鼓励,都远远胜过严厉的批评和责骂。
有一次在汽修班上课,汽修专业几乎都是男生,是让老师头疼的班级,有一回,学生问我:“老师您也不愿给我们上课吧?别的老师都不愿意上我们班的课。”我用启发的语气说:“没有呀,我挺喜欢你们的。别的老师为何不愿意呢?想一想。”这说明他已知错,就是管不住自己,我们帮他们好了。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教育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主要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这不正是师德升华的体现吗?的确,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各项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如果我们深层次地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造就新一代。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个性独特的群体——少年儿童;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劳动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师才因此获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教师这种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热爱学生。同时,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也规定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性,由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为调整师生关系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我们再深层次的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教师热爱学生,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作爱护,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把表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看成“与人过不去”。在这种关系中,批评和表扬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点滴的关怀就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作为学生,得到老师的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信任鼓励的眼神,他就会觉得无比幸福。教师的关怀对学生人格的完善,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所以,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健立在和谐师生关系上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些问题家庭出来的孩子表面上装得很强势,其实内心像干涸的田地,非常需要甘甜的雨水去滋润它。老师此时若能用温暖去抚平学生心灵中的创伤,用真心去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尊重,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极有必要的。教师师德的自觉性,是行风的建设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一个良好口碑教师,重温天底下最灿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