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渴望关注是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
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写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水知道》,其中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把普通的白米饭装进三个完全一样的瓶子里,每天让两个上学的孩子,对着第一瓶子说:“谢谢!”对第二个瓶子说“混蛋!”,对第三个瓶子什么也不说,无视它的存在。过了一个月后,第一个瓶子里的白米饭发酵并散发出幽幽的香味,第二个瓶子里的白米饭腐烂、变黑了,第三个瓶子里的白米饭腐烂最严重,并发出刺鼻的臭味。接下来,实验者再把三个瓶子放到课室里并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学生们都很好奇,过了一段时间,在孩子们热切的关注下,再次发生了奇迹,与第一个瓶子里的米饭一样,其他两个瓶子的米饭的味道也都变成了酸甜的发酵味。
这个实验虽然很神奇,甚至有点离奇,但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那就是能不能得到关注对结果影响很大,关注真的很重要。普通物质都需要关注,作为鲜活生命体的学生当然更是如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成绩不好,表现较差,课堂上老师提问时不会回答问题,别人说出答案时却跟着起哄,有事没事制造点响动。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只要能跟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流,就会了解到,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很坏,他们不过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已。任何人都想能得到别人的关注,这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需求。
在马斯诺的层次需要理论中,排列第三位的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即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马斯诺认为这种需要人人都有,往往是无意识的,并且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和学生作为两大主体,学生的主要情感需要,毫无疑问要从老师这里得到满足。所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具备产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条件。
二、给予关注能够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
1、关注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在一个班级,往往会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各个学科的科代表往往该科成绩都很突出,或者本来不突出,但当上科代表后就慢慢地突出了,原因在哪里呢?我想应该是这个角色受到了科任教师更多的关注,科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课代表了解同学们的想法,要通过科代表落实一些辅助性的教学要求,彼此接触的机会自然比普通同学要多,从而在关注中产生了强烈的信任感。中国古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产生了情感上的认同,与教师的距离就拉近了,当然学习效果就会不一样。
2、关注能对学生产生强化效应。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强化理论,所谓强化,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有机体的反应频率提高或降低的作用。关注实际上就是一种刺激物。教师经常关注的学生某个方面,这个方面通常能得到强化。举个例子:一个正在学习讲话的小孩,正经话没学多少,可骂人的话却学的特别快,家长还会委曲的说:我有教育呀,每次小孩说脏话时我都纠正呀,怎么会这样呢?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正是因为小孩每次说脏话时家长都去纠正,也就是每次都给予关注,就产生了强化效应,让小孩觉得很有意思,相反,如果你不理睬,小孩说了几次自己觉得没意思,反而就谈忘这些脏话。在教学中,教师多关注学生,尤其是多关注学生好的方面,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起到强化作用,都会让学生在这方面更加的努力。
3、关注能对学生产生期待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本身就包含着一种良好发展的期待。学生一旦感受到这种期待,就会成为激发学生进步的动力。就象一位古代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一样,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曾经有一个学生家长,他总是一有空就给小孩的各科老师打电话,有时是了解情况,有时就是单纯的聊聊天,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我和老师多沟通,老师就会对我小孩多一份关注,而每多一份关注,小孩都会觉得老师对他有更高的期望,所以学习更加刻苦。这个家长的说法很有道理,因为他知道关注会产生期待效应。
三、让关注在细微之处显真情
对学生多给予关注,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而关注不能娇柔,不能造作,需要润物细无声,需要从一些细微之处体现出来。
1、让关注从叫出学生名字开始。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谈他的教育管理时说到,他要求他学校的教师在见到新生一个星期内,能叫出学生的名字,一个月内要能根据背影叫出学生的名字。之所以做这样的要求,就是要强化教师关注学生的意识。教师能叫出自己所教学生的名字,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最基本的感受就是老师认识我,进一步可能想到老师在注意我,自己可要表现好点。如果相反,学生就会想,表现差点也没关系,反正老师不认识我。例如:在路上,学生见到老师,问候一声“老师好”,老师可以回答“同学好”,也可以回答“某某同学好”, 但第二回答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温暖,觉得自己很受老师的关注,从而产生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2、在作业批改中体现关注。批改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以挑出其中的一部分,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话,如针对错误说“你的某个知识点要掌握得更好些”,针对优点说“你这次在某个方面比上次有很大进步”。一位老教师在回忆他的教学生涯时,颇有感触地说,他有一次在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了一句“相信你一定能行”,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想鼓励一一下学生,可没想到这个学生在毕业20年后跟他说,这句评语20多年里一直激励着自己,每当遇到什么挫折时,都会想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都会觉到有一种力量在默默地支持自己。可见,这种关注的力量是无穷的。
3、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处处是关注。关注可以是有声语言,可以是书面表达,更可以是无声语言,肢体语言。在课堂上,一个缺乏自信的学生可以因为教师期待的眼神而大胆发言,一个调皮的学生可以因为教师警示的眼神而集中注意力,课室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教师关注的目光扫过,学生都会受到鼓舞,都会更加振作精神。在课后,教师轻拍一下学生的肩膀,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肯定的微笑,都是对学生的关注,这些很细微的关注,都能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