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给学生做过一个比喻:你的学习成绩如果是一木桶水的话,如果你有弱科,就像木桶有短板,水从短板处流走了;而如果你有不好的习惯,就像你的木桶上有蛀孔,水也会从蛀孔流走,所以,我们要堵孔截流,养成好习惯,不断提高成绩。有人说习惯决定人生,有人说习惯决定未来,可见好习惯的重要性,对初中生来说,好习惯的养成是从一个小学生顺利过渡成为一名中学生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010年,我成为了一名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一接到新班,我就在班级量化管理制度上下了一番功夫,经过不断探索修订,我们班的量化管理制度和我们的学生一起慢慢走向成熟,经过一个学期,孩子们也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顺利过渡成为合格的中学生。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班的量化管理制度如何浇开学生们的习惯之花。 好制度要有群众基础 一个好制度要想执行的顺利,一定要得到所有班级成员的认可,所以,在公布班级量化管理条例(草案)后,我们在班会上讨论条例的可行性,全班集思广益,补充并修改部分条款,在举手表决后打印张贴,在日常执行过程中,若发现新的问题及时修订,保证制度的民主性。 好制度要内容充实广泛,贴近实际 我们的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纪律,道德,卫生四个大项,具体包括对学生出勤、上课、课间、作业完成情况、值日情况的要求。制度中不光有对不良行为习惯的扣分,也有对好人好事和受到表扬的加分,还有对于学习成绩的加分,如日常听写全对加分,期中期末检测优异和进步的加分,让同学们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积极上进,为小组荣誉而战的氛围。 好制度要严格执行到位 一个好制度制定容易,但难在执行到位,更难得是一年如一日的对每个成员执行到位。我们的量化管理评比基本单位是小组,为了彰显公平,我对小组成员的划分上充分考虑均衡,无论从学习成绩还是从平常表现,我参考成绩并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在试行一段时间后若发现小组之间差异太大就做适当的调整,但一旦定下小组成员就要保持稳定性,不再轻易改变。还有,我特别对班委成员犯错的扣分更加严格,现在同学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诚实氛围,当面相互表扬,相互批评,自我批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一次,班长上学迟到五分钟,进教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给自己扣分。 好制度也要有法网柔情 一项制度制定了就应该严格执行,但任何事情都有特殊情况,对于可以理解的情况也要人性化管理,如迟到情况,若是因天气原因、交通工具原因等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迟到不扣分,因为安全第一。成绩稍弱的同学,往往扣分多,得分少,为了照顾他们的积极性,我注意他们的日常的优点,多表扬加分,让他们也感觉到为小组做贡献的快乐,激励他们越来越好。 好制度要及时总结表彰 每周末,我们都评出得分多的前三名小组,分别获得三颗星、两颗星、一颗星,得分最低的小组为得分最高的小组做一次值日,组长在班会上分析原因及改进措施。第一名小组被评为“梦之队”,小组成员获得生活照在班级专栏张贴的机会。学期末,我们进行总评,对优秀小组成员进行表彰。
我最欣慰的是看到课间有学生良久站在竞赛表前计算自己小组的得分,听到学生们在课间议论自己小组又扣了几分,又得了几分,这说明学生们重视小组荣誉,愿为小组荣誉而战的学生一定有极强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 好制度形成好习惯 还记得学生们刚入学时,小学生的习气还一时难改,学科多了,要求严格了,好多孩子不断的迟到、不完成作业,骂人、打架也时有发生,经过一个学期,孩子们有了很大的改观,很少有人上学迟到,作业完成情况越来越好,有个经常骂人打架的学生也积极改变自己,学会了控制自己,不再打架,很少骂人,也想多为小组多加分,少扣分。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和成长。
希望我们班的量化管理制度渐渐成为学生们的一种习惯,升华为一种人格,不再是被要求这样做,而是觉得自己想这样做。
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之花越开越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