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生本课堂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开展生本课堂,在近几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师在实施生本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生本教育课堂中教师的导向作用。
生本教育模式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一种积极的合作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但是,教师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前段时期我听了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上的是习题课,一开始先让部分学生将答案抄到黑板上,再由学生自己来分别讲解,让学生点评,让学生改正,然后让学生随便讨论,讲讲自己的理由,自始至终老师几乎没有发言和强调。总之这位老师上的这节课意在告诉大家课堂教学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他们的做法却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制定,忽略了教学重点,忽略了教学内容。习题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针对性讲解和巩固,如果所有题目让学生来讲解,就无法抓住重点难点和疑惑点,从而无法在这些方面着重用力,当然还有巩固练习也缺乏针对性。学生一堂课学了之后却不知道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是什么,听完一堂课有很多问题存在不确定性,没有明确的标准。虽然上课的气氛很热烈和活跃,但是下课后却只剩了满脑子的题目,乱糟糟的,毫无条理,不明朗清晰。这叫什么教学?这种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际上是不懂教学,不懂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合作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引导学习的不断深入,总结评价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因此,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导师和主人的角色。
二、生本教育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生本教育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交流、讨论、质疑、解惑、获取,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生本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为了使自主探究式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情景导入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头设计好探究的情景,使它好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的导入既要富于情趣,又要给学生指明探究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自主探究作好了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觉探究阶段。
(二)、通过问题设置,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变式训练是指将一个静态的、封闭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出发变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横纵向比较,拓宽解题思路,使问题具有求异性、开放性、多变性,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变条件、变结论、变形式、变图形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例如: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以电解CuSO4水溶液为例,学生在学习了阴阳极离子的放电顺序的情况下,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一:以石墨作阴阳极书写电极反应式;(学生经过练习的)
问题二;以石墨作阳极,铜棒作阴极书写电极反应式(略为加深)
问题三;以石墨作阴极,铜棒作阳极书写电极反应式(与问题二比较)
问题三;以铜棒作阳极,铜棒做阴极书写电极反应式(引出精炼池)
问题四;以铜棒作阳极,锌棒做阴极书写电极反应式(引出电镀池)
在层层递进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来解决问题。通过以上的提问学生的思维变得很有条理,思维清析,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三)、通过“问题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质疑。古人云:“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科学研究、探索活动尤其需要质疑。在教师的质疑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一方,而是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问题质疑”要求教师:(1)要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2)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3)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质疑。“过程启发”提问的指向是方法、是过程而不仅是结果,甚至有些问题可以不在乎答案。 学生回答后,老师要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如“这个因素可能只有少数人能考虑到。” “你是怎么想到运用这种方法的?”等等。 当他们在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最高目标。
在“问题质疑”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四)、通过实验过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教学形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类似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在实验中去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初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高中化学新课程特别强调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探究化实质上是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总之,任何教学模式均有其优势和不足,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学习新知识,把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