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小学美术中的欣赏课教学
小学美术中的欣赏课教学
来源:互联网 sk011 | 段晓云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审美  创造  实践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小学美术欣赏主要通过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创新,总结经验,才能摸索出一套好的教学方法,确实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审美 创造 实践

  美术欣赏是引导学生进入艺术殿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审美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 ,小学美术欣赏中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以课本为主导将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望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品味,但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我们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欣赏课教学方法,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

  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首要环节。为能达到实现以上目的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

  1、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上课开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是老师对作品的评价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根本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评论,常常不能被学生所理解。因为它只代表了个人的观点,是以教师的眼光来看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其实评论不只是教师可以做到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听到学生们这样的发言:“我认为………..”“我觉得………”“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可见对于客观事物学生们早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看法。

  2、规范教学流程。

  欣赏教学过程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即: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图”的含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教师还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作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

  3、欣赏与动手相结合。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欣赏课就是看加上说,于是在许多欣赏课上出现纸上谈兵的局面,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作者高超的表现技艺,对于美术欣赏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立体化、全方位的揣摩、体验作品,而这手的体验就要靠“实践”也就是动手来完成。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的审美经验,增强学生对美术欣赏全方位的体验及当时作者的意图,促进学生的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融合。在我执教的《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一课,我将一课内容分为两课进行,第一课了解马蒂斯的生平,他的作品、他的风格、他的剪纸、他一生对艺术不懈的追求,让学生产生兴趣。第二课时为实践课,以上一课时为基础自由命题创作一件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充分的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最后以组为单位选出好的作业由学生来评论,我只是最后加以总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们,结果学生们都很积极,并在班级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使学生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通过游戏加深印象。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美术欣赏课中穿插一些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完成欣赏目的,这不正是“寓教于乐”这一师生都能接受的最好形式吗?在“中国民间玩具”这一课中,我课前收集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玩具。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游戏,通过学生的游戏、观察,每一组派代表说说玩具的特点:有的甚至边说还边把玩具的特点演示给大伙儿看,惹得学生都乐开了怀。经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有了更深的印象。因此,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对我们的美术欣赏课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5、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堂好的欣赏课有时就像一个优秀的故事,在开头设下悬念,然后在过程中将问题一一解决。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也要通过分析、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一步步完成对作品的欣赏和认知,最终达到对于美的理解和感知的目的。在“我也是艺术大师”一课中,我特意准备了一幅毕加索的“和平鸽”,不用老师解释学生都知道这幅画的名称,但没人知道它的来历,我就提问:为什么要用白鸽来象征和平?它出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表达了画家当时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结果大家对此都很感兴趣,经过小组讨论,大家踊跃发表意见:有的说鸽子的白色代表纯洁,象征和平;有的说画家一定是个爱好和平的人。最后由我补充:这是毕加索在50年代为在巴黎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创作版画,以鸽子为题材,被人们称为“和平鸽”。 毕加索还是一位雕塑家,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的探索精神,给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以很大的推动。在整个一堂美术课上,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敏捷,而且个个神情专注。由此可见,提问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一种有益尝试,能引导学生对问题探个究竟,增强对课程的注意力,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国水运(下半月)《中国水运(下半月)》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水运(下半月)》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27-82782748。地址:...
四川戏剧《四川戏剧》
《四川戏剧》杂志,于198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087/J,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青山泉水、...
作家《作家》
《作家》杂志,于195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2-1028/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思考与言说 、古...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杂志,于199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401/T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信...
五台山《五台山》
《五台山》杂志,于197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046/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卷首、彩页、...
东南法学《东南法学》
《东南法学》是由东南大学法学院于2008年创办的连续性学术出版物,每年两辑,分为春季卷和秋季卷。 《东南法学》旨在搭建东南大学法学院对外学术交流平台,凸现法学院...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