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内驱,一个动机,一个努力航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课题,是每个学科或每一节课都要做的件事,亦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本文着重在认知冲突中和成就感上进行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 认知 成就
兴趣是一座航标,兴趣又可化为一种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学感兴趣,他就能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树立必胜的学习信念,会不辞辛劳地为之努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既是学生学好物理的一项基本条件,又是继续学习物理学的基础。但是,兴趣是需要激发和培养的,多年来,教育工作者都想方设法地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它已成为物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以下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仅供参考。 利用认知冲突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认知发生矛盾的时候,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要么同化,要么顺应,要么平衡,总之,很想弄清楚其中冲突的原因。如:用放大镜看手掌时是放大的,而看窗外的物体时却是缩小的,为什么?这就和学生原有的认知发生了冲突:放大镜就是放大的,怎么会缩小呢?学生就产生了兴趣,就很想知道原因。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制造这种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重视导入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又能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为学习知识提供超强的动力。一是利用演示实验。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随着实验室装备的不断提升,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如:学习声现象一章时,做一个玩偶小人跳舞的实验,将扬声器的喇叭口用纸糊上,音乐响起时,玩偶小人在纸上就会翩翩起舞,如果将玩偶小人放在桌子上,无论多么美妙的音乐,它也不跳舞,这就产生了冲突:玩偶小人没人摆弄它是不会动的,是静止的,为什么放在响着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它就跳舞呢?激发了兴趣。二是故事导入。学电学时,就讲了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粮库的一个职工,手里拿一只活的麻雀,用麻雀直接去触220伏裸线,结果发生了触电事故,万幸没有生命危险。当人们问其原因时,他的解释是:“我经常看到麻雀落到高压线都没事,麻雀一定绝缘”。这好像是笑话,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在其中,麻雀为什么落在高压线安然无事呢?而人拿它接触220电线就危险哪?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很感兴趣,很想弄明白。三是利用时代信息。学习信息传递时,利用“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进行举例,是什么及时发出的求救信号?使救援队伍及早赶到。是什么发出的第一条微博,使外界第一个知道发生了特大铁路交通事故?我们又是通过什么看到事故现场的?但,还是出现了事故,也产生了认知的冲突,同样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重视生活
“教育即生活”是现代教育基本理论之一,其目的是教育要和生活相联系,在联系中掌握知识,发展自己。因此,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部浇冷水,烧瓶里的水又沸腾了,这就和学生的原认知就产生了冲突,就和冷水本是降温的,而此实验却加温了,为什么?学生就感到疑惑不解,起到了激疑生趣的效果。又如:绿海龟能在几千里之外回到产卵的地方;鸽子能在2000公里以外仍能飞回到家,靠的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洗完的衣服在什么条件下干得快?在讲“电子元件二极管”时就联系现在普遍使用的“LED”手电,它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制成的,和过去的一个灯泡的手电相比是既耐用又节能环保,而现在新出的“LED”平板电视,同样具有这个特征。因此,有很多的生活的实例或问题都能用物理学知识来解释,这里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教师举事例还是学生举事例,都尽量由学生来回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教育技术的应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乎每一节课都可以自己制作或到网上下载相应的课件,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再进行增减后,就可以运用。这样就能将无形的看不见的又是确实存在的变为有形的看得真真切切的知识,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从懵懂的状态,变成清晰地确信不疑的明朗的状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如:清楚的看到磁感线、电磁波、电流的存在及其方向等,这样,学生不但能确信它们的存在,轻松地掌握知识,还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成就感
学生在某件事上做得成功,得到认可,他就会有成功的体验,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感到是一种美,他就对这类事情感兴趣,就喜欢做类似的事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成就感来激发学习兴趣。
(一)重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在实验中同时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得到培养。学生对各种实验仪器都非常感兴趣,摸摸这、碰碰那,感到非常的好奇。220伏电压在不做绝缘的情况下是不能直接用手触摸,经过学生电源输出的电压就可以直接用手触摸,这都会都使学生产生疑问和神秘感。如:浮力定律、欧姆定律、牛顿定律、杠杆的平衡条件等都让学生亲手去做实验,一是增加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认知。二是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信任度,相信“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这个道理。所谓实验出真知,在实验中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实践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学习物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如:利用所学的电与磁的知识,鼓励几个学生一组自制电铃;利用无线电知识自制一个简易的收音机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有学生动手接灯,在合上开关时灯亮了,就有一种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幸福。又如:我的一个学生养家鸽,有一次,他就将一个小磁针绑在鸽子的腿上,鸽子就表现出非常紧张和惶恐,结果这个鸽子就在也没有回来,证明了鸽子是靠磁场导航的。还有学生的一些小发明、小制作,都是学生学习的结果,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更浓了,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贯穿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发展和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完成好教师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