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逐渐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由课堂为中心向课堂外拓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教材的编写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而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因此,学习方式已成为我们走进新课程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让学生主动学习无疑会对学生,乃至学校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学校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虽然老师们的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在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性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还有所欠缺。但开展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是进一步培养教师的需要,也是学校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学中,努力尝试“主动学习方法的研究”,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实现素质教育新的跨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了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各科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到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本,坚持自主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学而教。
2、激励性原则
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每一个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并不一致,且这种主动性又不能由其他人代替,所以教师必须调动学生自身的各种潜在因素,课堂上要多用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全体性原则
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一个不能少”。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向他们伸出热情的手,指引,扶持,鼓励,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实践性原则
在主动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中,老师不是把现存知识生吞活剥地照搬给学生,而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思考,质疑,鼓励学生去发现,从而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同时,也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5、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学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水平,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6、开放性原则
主动学习必须要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去,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学生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消失。通过学习方式研究,我们逐渐改变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动性学习是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必要补充,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改变了学生被动,封闭,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开放,创造性进行学习,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主动学习,并在接纳组织信息,处理重组信息,利用综合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上,都能做到自主、开放、主动和创造性。特别是对知识的探求是主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也趋于主动积极。
二、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小主人的主体角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而我们在开展主动性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十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利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手势来鼓励表扬孩子,让他们体验了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乐趣,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始终充满快乐。而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更促进了师生情感对话,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学习小主人的角色地位,使学生主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
三、自主评价和激励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可以说,传统的学生评价相对滞后,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力图改变传统对评价学生重甄别重选拔的弊端,逐渐向重激励重发展改变。在研究学习中,评价的主体发生变化,由原来教师这个单一的主体转变为教师、学生伙伴及学生自我评价三个主体。在这三个主体中,又十分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自觉地进行调节,将评价重心从结果变为过程,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我们还通过激励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因素,使他们产生“要学习”的内驱力及“能学好”的信心。
由于遵循了教科研规律,以重过程轻结果、求真务实的态度探索创新,客观地说,经过努力,大部分学生尝到了主动性学习的乐趣,师生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课堂教学有了显著的变化。当然,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主动性学习带给课堂生命活力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尚有许多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地进行探索与研究,我们也将为此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