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教师自身出发,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忽视着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价值,认为并处理着这样那样的“纪律”问题,耗费了很多课堂教学时间。当前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刚性管理”,用极严厉的教学风格,不给学生任何空间,不给学生承担责任的机会,专制地压制一切。与之相反的是纵容型教师,缺乏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很难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教师缺乏有效调控课堂的管理技能,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缺少反思,与学生少交流、少沟通,课堂管理能力长久得不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不可避免的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课堂管理。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组织课堂管理。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每个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不同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要从教师自身出发,树立一种全新的课堂管理思想和课堂管理理念,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的技能和技巧,加强个人专业素质修养,以人为本,崇尚人性化的管理。这样在面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时,才能“见风使舵”,察言观色,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地进行学生课堂行为的管理,以提高课堂学生行为管理的有效性。 (一)教师语言的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可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跟人的心灵打交道的艺术。我坚信,学校里酿成大乱子的许多冲突,都含有教师不善于跟学生谈话这个根源。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是手段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因此,语言表达不同,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同。
作为英语教师,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本人的英语口语水平,正确掌握语音、音调。语音的准确度对于学生的听课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把单词heart/hɑ:t/读成/hǝ:t/,把cough/kↄf/读成/kↄf/,就会误导学生,使学生读不对音。语调有升调和降调,说话时掌握好规律,更能很巧妙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普通话的语音和音调。
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传授知识,交流思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把音量控制在适当的程度,努力寻求教学语言的“合理响度”。教师音量过于宏亮,会使学生心神不宁,会影响学生收取和及时反馈信息。教师音量过于细微,使学生不能顺利收到教师全部的知识信息,另一方面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导致后排学生睡觉、说话等不良行为。 (二)教师态度的提升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教师在课堂上对待学生的态度一定要平等、热情、真诚、和蔼、友善、宽容。学生特别是高中生,自尊心很强,只有尊重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主题中来,才不会受到冷漠。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进行了彻底变革,对原有的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做了重大调整,彻底动摇了传统的课程与教学。同时,新课改提出的一些新的理论观念,这与传统的教学观念完全不同。并不是每一个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熟悉和应用的,因此这些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具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对其作出回应,并转变观念,不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还体现在教师对传统的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和理解。提到教师,在传统的观念看来,教师被比喻成“蜡烛”,照亮别人,燃尽自己;或是“园丁”,对学生“修修剪剪”;教师是教书匠,等等。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让教师从原先拥有的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转变为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对话者和引导者。新课改要求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成长,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走进学生的世界,在知识、人格等方面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对话,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他们指导与促进。因此,教师有必要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人生观,引导学生正确导演自己的人生。
二、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环节的管理
为了使英语教学顺利开展,调动学生在课堂是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高效课堂,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要非常重视。英语课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每节课使学生适应了课堂内容,学生就很快融入课堂,知道教师下一步的任务,学生就容易集中注意力了。2008年颁布的 《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是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意思是,外语教学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把着重点放在学生整个身心的发展上面。这与传统上狭隘理解的外语教学只是让学生学会外语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是中心,教材是剧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是舞台”,这与“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新理念完全一致。
我校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中英合编的外研版教材,它是以模块为整体来进行教学的。对于课文的阅读我们初步形成了学生适应的模式。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整体教学有利于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结构,有利于采用多种教学首都和教学方法。在阅读课文时,我们还要规定限制学生阅读的时间,如5分钟完成,8分钟做完。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一)快速阅读教学管理(skipping)这是整体教学的第一步,也称做跳读。主要是针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掌握课文的主旨大意。这时要默读,做为课文选标题的题目或是简单的True or False questions。这一步要限制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在3分钟左右,主要是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答案的习惯。这时还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细节阅读教学管理(scanning)在这一环节(又叫细读)主要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做一些与课文细节有关的问题。可以选择wh-questions.也可做与课文相关的选择题(choose the best answers)。阅读时间可以控制在8分钟左右。 (三)朗读课文教学管理(reading aloud)这一环节侧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通常做法是教师把课文浓缩成一篇小短文,从中空出关键词或短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声朗读课文,做完短文填空(close test)题。这是为下一环节的背诵或复述做好准备。 (四)背诵或复述教学管理(reciting or retelling)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做完的短文填空为此环节做好了基础,因为这一环节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背诵小短文,以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因为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还比较低,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浓缩课文,使学生既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短文背过,又能对课文深入理解。环节3和4是紧密联系的。有时候课文是故事性的,可以采用简笔画或图画的形式把课文描述出来。有的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在环节3中可把所有的时间列出,让学生把相对的事件找出,那么在环节4就可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了。学生熟悉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就有利于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流程预习、参与课堂教学,就不会因为不明白教师的讲解或安排而迷惑不解。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合适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建立管理良好的课堂氛围。生动有趣、内容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才是吸引学生们注意力的关键。反之,毫无生趣的教学内容以及有限的课堂参与机会是对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的,更甚者会侵蚀学生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