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创新。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注重“学”转变为关注“问”。 要转变教学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激发学生乐于提问的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1、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价要突出创造性,鼓励学生多提问、并允许答案的多样化。
2、善于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学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消除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显得异常活跃,各种奇思异想、独特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3、给学生质疑释疑的成功体验。学生多么渴望成功,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从而进一步强化提问的动机。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 1、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假设,让学生意识到直觉思维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能够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提出有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说“不”,给他们一个高度自由的空间。
2、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设置适宜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怀疑,使学生感受到问题无处不在,从而在新奇环境中达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