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其直接而又现实的意义在于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是不断提高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促进高校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校教师;转变理念;能力培养
全国高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在加强实践教学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实践教学条件较以前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等弊端,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仍然存在着重理论知识传输,轻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传统惯性。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检验;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树立全面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观念,有利于从分发挥实践的综合教育功能。只有加强实践教学,高校教学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
一、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
《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但是,由于传统教育体制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一般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实践教学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导致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高校教育问题:
1.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缺乏动力和热情 不少学生反映:“在校四年,主要是听了几十门课,背了几十门课的教材或笔记,而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的机会不多”,如此纯粹的书本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各门功课的学习千篇一律,刚土里高中的“题海”又掉进了大学死记硬背的深渊,毫无学习兴趣和热情而言。有一部分思维比较活跃而持久性较弱的学生索性走向另一极端,沉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一学期挂几门课,不仅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普遍产生毕业生能力与社会劳动者就业能力相脱节的问题。
2.学生无法把专业知识的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意识不到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必要性,进而丧失对未来就业前景的美好期望,尤其在经历一两次择业面试失败之后,更是自信大挫,悔不该当初的选择,其实这些社会现象都可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得以改善。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对学生“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职责,负有培养适合社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重大使命,责无旁贷是实践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要积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改变过去一味对学生“灌”、“压”、“束”的做法,树立人人平等、生师平等、生管平等意识,积极探索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通过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业务实习和专业技能实践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解决专业教学与社会发展、用人单位需要相脱节,毕业生能力与社会劳动者就业能力相脱节的问题。
二、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建设
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上课时能够融会贯通、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应该能够利用相关社会、自然、生活实例解释理论知识的教学本领,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努力提供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1.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工作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手段的重要形式,是有效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高校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而便捷的途径则是进行科研,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再将实践经验和体会反馈给学生;在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把握本专业的研究现状、了解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与社会和生活的结合点,从而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及重点,不仅有助于培养与时俱进的大学生,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2.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强外语、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和效果,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推进讨论式教学、研究式学习、项目团队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多种学术观点和思想的讨论,追踪本专业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鼓励大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参与教师科研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探索性研究工作。
加强实践教学,积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而持久地从总体上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水平,应当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的客观基础,科学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涉及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各高校尤其是教学型高校的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要求、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充当骨干作用的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