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六岁,可她“读书”的阅龄可不小,从婴儿五个月开始,我就带她一起“读书”。别看她小,什么也不懂,边听故事还一边在床上爬来爬去,老公看了十分不解:“别费劲了,她哪在听?”可我相信她一定在听,一周岁后,当女儿能表达时,我有意试探她是否理解故事内容,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没想到,她居然毫不迟疑地回答出来,我更坚定自己的想法,每天坚持着给孩子讲故事。孩子长到一岁多,我有了更进一步要求,我一次次诱导:“来,妈妈抱,我们一起来看书,瞧,这漂亮的书里藏着什么呢?”渐渐地,孩子在床上爬的次数越来越少,如果她实在想玩,我也不强求,她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听故事,只不过,这时的她有了和以往不同的表现:当她对某一故事片段感兴趣时,会主动提出:“等一下,我看看。”(她要看图书的画面),女儿已从单纯的听故事过渡到看图画,为了巩固女儿关注图书画面的成果,我鼓励她“宝宝看书,妈妈也看书。”我们母女俩一同看书,我也看女儿的书,有时没有和女儿看同一本书,我想做个喜欢读书的好榜样,也想用行为告诉女儿:“我正在看的这本书也很有趣哦!”女儿看书时,常会挑那些讲过的图书,她会很快地翻到最熟悉的那一页,两只眼睛紧盯着画面,竟能专注十来分钟,令我甚是感动!一岁半的时候,因工作繁忙,我曾将她远寄厦门姥姥家,几天后,妈妈打来电话:“宝宝每天睡前都要捧着一本书,叽叽咕咕,不知道为什么?”顿时,我鼻子一酸,眼泪从眼眶涌出:“女儿想妈妈了,想让妈妈讲故事了。”思念之余,又不由地窃喜:“女儿离不开书了!”这一习惯的形成包含着多少个坚持呀!
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家里读书的习惯依然每天坚持着。只是,这个时候,孩子更懂事了些,她不仅关注自己看书,也关注爸爸和妈妈是否也在看书。我看到一个有趣现象,当爸爸妈妈的书放下后,女儿的书也准时地搁到了桌子上。原来,孩子看书乐趣不仅在与书,还在与和父母一起看书,在模仿成人的行为中,在和成人做同样的事情中她感受到莫名的快乐。可见,孩子看书的行为,一则是模仿;二则是好奇心驱使;“爸爸妈妈这么专注看书,书一定很好玩,我也试试看吧!”由这份好奇心驱使,孩子逐渐喜欢上图书,家庭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是很重要的。
一段时间后,女儿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广,模仿的面也越来越宽,逐渐地,她由关注图书到关注父母的书写工具。她叫嚷嚷:“我也要象你们一样边写边看书。”“我也要看那么大的报纸。”既然孩子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我索性将笔和成人的书放在她够得着的地方,不仅如此,我还将剪刀、胶纸、订书机、书写纸等全部陈列出来,以示公平。当这些东西都降低从前束之高阁的高度时,我也发现,女儿比以前忙了,她一本正经地、认真而严肃地用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着谁也不懂的“天书”,自称是“字”,几天后,觉得不满意,就转移兴趣,书写数字。数字的教授任务落实到了她爸爸身上,爸爸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事务,教她书写数字,这一写,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晚上她不厌其烦写了一张又一张,整整坚持了两个月,犹如刚学会骑滑板车的小男孩,接近痴迷状态。作为母亲的我,在为孩子提供书写工具,让她与这些工具亲密接触中,不正是实施着女儿前书写技能的培养吗?而这些行为,却由女儿发起,在自然状态中进行,这是多么好的状态呀!
写了一段时间的数字和英文字母,孩子觉得自己很有能耐,愈发认为自己应当写字了。可是要写什么字呢?女儿本识字不多,平时讲故事我也曾指读书上的文字,但孩子并不能意识到认识这些字的好处,能记下的并不多,要让她回忆起来更是不可能。当女儿要求写字时,我反问:“要写什么?”这可难倒了她,她想了想:“不然,就写我的名字吧!”学写名字从画字开始了,女儿画的字实在有趣得很,执拗地将名字的“雨”画成有四个圆圈雨点的“雨”,我本不愿意教她写字,但想想写名字也是应当的,也就不坚持。
有了写名字的经验,女儿开始对文字认真关注了。一次,老公在看报纸,女儿恳求他将报纸上的四个大红字念给她听,开始老公不大愿意,在我的动员下,也耐着性子教,这次她认识了“泉州晚报”。兴致由此点燃,女儿识字从报纸拓展开来,食品袋上的文字说明、防盗门上的品牌名、街上的广告牌、电视上的标题……孩子频频问我,“妈妈,这是什么字?读给我听吧!”每每孩子这样请求时,我总是耐心告诉她,我深知:此时是她学习最好的时机,错过了这个机会,孩子也许永远不会再提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会让孩子永远失去这次学习机会。我们应当做好随时解答孩子问题的准备,随时放下手头的事情,抓住孩子求知的火花及时助燃。识字就是这样的过程——不刻意的,紧追随着孩子学习需要顺便习得。
认了不少字,女儿开始凭借书上认识的几个字猜测故事情节。每次猜测,她都发现和妈妈讲的相去甚远,不由得有些气馁 。我知道让孩子掌握前阅读预测能力的时机到了。我首先肯定了女儿预测的情节,告诉孩子同一个画面可以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她大胆畅开想象的翅膀;其次,我引导女儿学习一些预测方法,如:观察画面上的情境设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根据人物的动作表情揣测人物的心理活动,结合前后画面推断情节发展进程,阅读故事名称提取故事结果的依据等。独立阅读使女儿逐渐地脱离依附妈妈讲述,激励女儿独立思考、判断,成就了她自主阅读图书能力的形成,我期待阅读能成就女儿美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