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能力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 素质教育 探索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而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并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面向全体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提出多年,但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应试教育的观念仍根深蒂固,还有相当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培养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对升学无望的学生听之任之,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愈加严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高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向尖子生看齐,相对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另外,布置作业、练习和测试实行一刀切,只考虑成绩好的学生能“吃饱”,而不考虑基础差的学生难“消化”,造成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不良后果。而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革除面向少数学生的应试教育,实行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关爱优生,“偏爱”差生,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都能掌握好基础的历史知识。
二.以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学生从被动、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课堂上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探究,没有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教学这一双边活动就不可能取得实效。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对于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教学,我采用竞赛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历史战役的教学,相当部分的内容我采用了边讲解边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多有些动手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适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发展智力和能力,进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注重能力
很多教育专家学者都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继续不断地给学生增大知识容量,而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及其对未来发展的迁移作用,而更要注意直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把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作为终极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笔者都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对于事件发生的历史意义,我都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地去自主思考、去合作探究。总之,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能力,这才是他们终身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四.愉快教学
素质教育把师生情感的和谐融洽作为其刻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从师道尊严的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知己式的辅导员和朋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纳学生的优缺点,营造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投入教学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快感和乐趣。为了达到愉快教学的效果,我在教学的形式上力求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插图、声像设备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较多地使用了讨论式、座谈式、启发式等有利于愉快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努力消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紧张,以便学生能在轻松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
五.尊重差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把个体差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基础、心理素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我特意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课程内容,控制课题的大小、难度、快慢和深度,组织分层练习,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不同、方法不同、练习难度不同。如上课的问题训练要注意每位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对差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太大,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不能太陡,提问和速度不能太快。相对来说,对优生的训练可以将思维坡度设计的陡一些,作业也可以适当多布置一些选做题、思考题,有一些超前知识的输入。总之,由于尊重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就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由此品尝到成功的自信和喜悦。
此外,在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渗透各学科的有关知识,引领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最佳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等品德教育,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其崇尚科学、勇于探索,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真正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