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兴未艾,一度出现了一股热潮,也随之涌现出来一批毁誉各异的试点案例及经验。从上海育才中学“八字教学法”的产生到魏书生“自学六步法”的全面推广,可谓“绝招”迭出,“新法”竞举,以致五花八门,“十八般武艺”纷纷登场亮相,一时间弄得许多语文教师一头雾水,以致顾此失彼,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执教”是好。有的因照搬照抄而失去个性,有的因被动模仿而落入窠臼,有的因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得不偿失。语文教学被异彩纷呈的教改复杂化了,语文课也似乎越来越难教了。
其实,语文教学并非复杂无度,语文课也并非难教难学,只要我们找到准星,走出“误区”,登临高处极目远望,就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不过就是把课讲得简单一些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去制造“教改的森林”,让自己钻进去走不出来。教改本来是一种“减负”之举,删繁就简,化难为易、避重就轻、以少胜多——正是教改的归宿。无论是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还是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也无论是武汉师院推出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还是钱梦龙推出的“三主四式教学法”等等,都没有悖逆把课讲得简单一些这一教改方向。只是我们在推广实施这些教改成果的时候,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以致囫囵吞、枣消化不良,才造成在教学中出现头重脚轻,失去均衡,自己驾驭不了自己的现象,到头来竟把语文课由一小树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正好压在教师自己的头顶上,繁文缛节,又面面蒹顾,人为地把单一引向繁多,继而把完全可以简单一些的语文教学转换成了不克之敌。
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高效一些,它首先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要狠下功夫,把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充分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简单一讲,就得要领,就出新知,就可以了却学生心中的困惑,使难点疑点全部变成亮点,以致事半功倍,赢得满堂悦色。由此可见,把课讲得简单一些,是一种境界、一种功夫、一种技巧、一种艺术、一种能力,它只是外在地把语文教学简单化了,而实际上却是把语文教学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它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过程,走钢丝较之于走马路,其平庸精巧之异显而易见。那种把浑身的劲儿都投放到课堂上,用力于外,浅入粗出,硬是带着一肚子的白开水匆匆上课,搞满堂灌、填鸭子,忽而来一阵暴风骤雨,忽而来一阵“此时无声胜有声”,任凭如何摆花弄俏,也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可见,一切没功夫、没底气的“课堂表演秀”,都会误人子弟。是的,花拳绣腿固然好看,但毕竟苍白无力,徒有一道“海市蜃楼”一般的虚设之风景,终会因为不堪一击二败露,与国拳国腿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在备课环节上下功夫,而且还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平时要练足功,运足气,课堂上又能顺其自然,既自由民主 又轻松自如,做到不拚课,不玩课,力争能删繁就简,化难为易,尽最大可能把最精华最合用的知识授与学生,万万不可沉迷于面面俱到,繁文缛节之中。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也就是“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这无疑是把课讲得简单一些的最佳模式;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也就是“定向、自学、讨论、解答、自测、自结”的几步招数,实施起来也简便快捷凑效。可见百改不离一“简”,弄通一理,诸理皆通。愿一切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朋友们、准确而灵活地把握语文教学这叶轻舟,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再简单一些,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越简单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