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是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在校期间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由于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它是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的,因而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此,笔者就自己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体会与做法。
一、依托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任务驱动”是一种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强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可以依托“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不涉及太多艰深复杂的理论,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材配备的“任务”实例也写得很详尽,学生上机只要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去操作.去领会,就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将这种认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依托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不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开始,往往并不是自觉的,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和情景,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情绪与心境,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人学习。比如,我在上《WORD图文混排》这一章,首先展示一幅幅美化好了的电子板报,在所展示的文档中使用了首字下沉、艺术字、图片、自绘图形、文本框等图文混排功能,并且板报内容有的贴近学生生活,有的是国家大事,如奥运会等。这样一展示,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调动起来,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份。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情感,也可以通过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多样而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如播放视频、问题探索讨论、分组协同完成任务、网上搜索、QQ聊天、交互式课件、作品展示、艺术性的语言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
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充分施展才华、展示自己新奇想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比如,我们可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定期举办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竞赛,通过表彰奖励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去参加学校以外或者市、省以外的专业竞赛,通过比赛使学生的团队协作、知识方向扩展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四、运用教学软件,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学中我们可以可以通过机房开放式,在机房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辅助教学软件,学生在上机的时候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性地学习,既提高了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给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创设了有利的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安装金山打字通、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等教学辅助软件。教师还可以将开发的计算机教学课件、测试软件放在网络上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的辅助教学软件进行自学。
五、尊重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著名教育家奥尔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地去获得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老子也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不要只限于将现成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开展主体性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现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必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这就更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少讲精讲,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六、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对计算机一般都有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但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棘手的困难,使得他们产生畏惧的情绪。在这种欲望与恐惧的较量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理进行必须的调节,也就是要放大学生的学习欲望,减弱学生的恐惧心理,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有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对于操作系统方面,学生用得多,真正动手安装的极少,主要是学生认为其高深莫测,对其中的过程不了解,怕中途出错。对此首先可以用尽可能简洁的方式交代一下安装的整体步骤,这样学生就有一种非常简单容易掌握的心理,让学生“放松放心”的学习操作。
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精辟地阐述了教育目的:人类社会任何时代的教育都是为了人一生中后期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未来社会的人,比过去更需要具有很强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把握、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通过“自主学习”实现,但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靠人自发实现,这需要教师、家庭、社会创造一种氛围,并有计划、有步骤、目标明确地指导学生实现,尤其是信息技术老师更要利用学科的优势,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和大量的信息资源,创造适宜的、有计划、合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逐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