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用“凤头”、 “猪肚” 和“豹尾”来形容课堂教学的过程。而课前的三分钟就犹如“凤头”。“凤头”安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上好课前三分钟呢?我以为我们可以做到:充分发动、精彩开头、民主氛围、严格要求、中肯评价等。
一般来说,课前预备铃一响,学生应该迅速回到课堂上并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但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对课间情有独钟,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甚至有些同学还沉浸在其中,乐不思蜀。如果我们教师一上课就一成不变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页……”那么,课堂就难免会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情形。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拉回课堂还是比较困难的,而课前演讲却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语文学习在上来,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那么,要怎样才能开展好这项活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充分发动
和同学们见面的第一节课,我总会拿“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最怕什么?这一问题来与学生交流,结果百分之九十的同学最怕的就是作文,再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就会说不知道写什么,作文没章法,写到哪里算哪里,所以内容空洞,章法杂乱,往往分数较低,并且越低就越怕学,越怕就越不学,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怎么办呢?让同学明白:我们学语文不仅仅是要考试试卷上所谓的高分数,更在于提高语文素养,在将来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一个会写的人,一个会说的人,永远是佼佼者。
二、精彩开头
最前面的几位同学一定要是演讲水平比较高,内容上经过精挑细选的,要让同学们有一个目标感,有一个榜样意识,而且也要让同学们感觉到我做在后边,也不能太差了,那样面子上会过不去的。所以,我先会在班上作调查,让那些胆量大,大方的同学先讲,而且精心指导。如选定什么文章,选取什么材料,估计能达到什么效果等。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都有求异求等的欲望,而年青人在这一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及把这一模式推及整个课堂教学,正是利用了高中生这一心理特点。
三、民主氛围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也是一件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无情的话,一个不屑的眼神,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在学生的演讲中,我总是要求听的同学赋予讲的同学以充分的尊重,无论他们表现怎样,选材怎样,从不打断,记得有一天,一位一直是落落大方,敢说敢为的女同学却扭扭捏捏地攥着稿子,神情很不自然地走上讲台。“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朦胧的爱》……”话音还没落,同学们就十分敏感地大笑了起来,而这位女同学的脸在他们的笑声中更红了,有点不敢念了,用稿子遮着脸。我当时制止了同学们,鼓励她念下去。但内容并不像同学们想像中的那样。她写的是她表姐上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和班里的一位男同学谈恋爱,结果成绩一落千丈,高中没毕业就回家了,最后却嫁到了外省。表姐说她很后悔当初谈恋爱,要她吸取教训,认真读书。听完她的演讲,我和同学们都给予她热烈的掌声。我因利势导,对同学们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去思考、理解、感悟、完善自我,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四、严格要求
作为活动的每一位成员都一定要认真准备,一定要态度端正。可以表演得不算好,但不能没有准备就上台,也有些同学为哗众取宠,故意找一些搞笑但无价值的文章来读,这也是不行的。如果选的是诗歌,如较短应在打铃之前就抄到黑板上,学生读完之后应自己作一番鉴赏,告诉同学自己喜欢的理由,决不能任选一打油诗而敷衍了事。如学生实在没找到合适可读性的文章,就选择背一篇高中阶段最好是本学期所学的文言文,但对背诵内容应十分熟悉。班上有部分同学在没找到好文章的情况下也选背文言文,而且一个比一个精彩,一段时间,学生背诵文言文的热情十分高涨,有少数同学甚至能背出还未学的文言文。
五、中肯评价
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在点评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如选材内容、文章的结构、文章的语言、学生的表演情况,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学生懂得去分析,会分析,再模仿练习,还愁作文水平上不来吗?
总之,课前三分钟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死板,给学生以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尤其是一些成绩一般甚至不理想的同学也在该项活动中找到了自豪感。语文课也因为这一前戏而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