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等专业学校班主任工作面临空前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成为每一名班主任教师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在当前形势下,只有教师加强自我修养、关注心理教育、讲究育人技巧,才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随着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收费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中等专业教育越来越举步维艰。改革之前,学生只要考入中专都能就业,这样,进入中专的学生都是初中的尖子生,教育起来也十分轻松。改革之后,由于毕业生要自主择业,中专生面对越来越多的高职、普通高校、重点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显得很弱势。这种状况持续一段时间后,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在明了情况后都逐渐对中专失去了热情。中专学校生源一度出现了严重问题,最严重时甚至一年只招到几十学生。为改变生源短缺状况,中专学校采取了相应对策:降低录取标准,甚至可以不用参加考试,来了就行。对能招到学生的老师或其他人员给予物质奖励,例如,每招一名学生奖励人民币500元,等等。经过努力,学生人数有所回升,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相差较大。有的学生小学还没毕业呢,在社会上混了几年后,也被请进了中专学校,这样的学生很多本身就是品德有问题的学生。再加上他们学习基础很差,根本无法接受知识教育,这样,上课不听讲、故意捣乱、甚至打架斗殴就成了他们的专利。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工作既面临巨大挑战,又显得十分重要了。那么,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中专学校班主任应采取那些对策来进行有效的教育呢?
一、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不令而从”的育人效果
“其身正,不令而从”,古人的思想启发我们,只有从自身做起,首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用自己的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树立起班主任威信,才是有效教育的基础与前提。第一,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双师型”的优秀教师,让教师以一个因知识广博而成为知识权威、因实践经验丰富而成为熟练技师的身份去面对学生的时候,那种来自于学生的钦佩甚至崇拜足可达到“不令而从”的育人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苦练本领,优化知识结构与实践技能结构,以过硬的自身素质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只有把自己的工作目标看做一种责任的时候,我们才会每时每刻都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才会使自己的工作逐渐步入尽善尽美的境界,才会赢得学生的真心拥护。第三,对学生要有爱心。如果教师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学生,就会在言行举止中很自然的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学生,就很容易打动学生。试想,如果学生对教师没有防范之心,反而多得是感动与信任,那么,还会有不成功的教育吗?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爱学生是要信任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其健康成长,而不是偏爱、迁就学生,要与学生建立既平等民主,又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第四,要发挥师表的示范作用。不论对待工作,还是对待学习、对待学生,教师都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榜样的力量规范、引导学生。
二、重在心教,提升教育效能。
教育是否入脑入心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只有从学生心理教育入手,从改变学生心理出发来实施教育,才会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效能。首先,要强化心理教育意识,要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心理教育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特别对于中专学校而言,很多学生由于基础差,跟不上教学进度,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进了中专很没面子,这些,都是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要有效开展工作,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心里现状,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探究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从解决心理问题入手,促进学生品行的转变与学业的改善。其次,要善于与学生谈心。谈心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谈心就是通过心灵的沟通,引发学生内心冲突,达到改变学生思想的目的。特别对于后进生、差生而言,通过谈心,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与心灵对话,在把握学生的心理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的教育,效果往往很好。中专学校的学生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有特殊的心理特点,尤其需要班主任从心理层面展开教育。在与学生谈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选择恰当的时间与场所,最好独自与学生交流;第二,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切忌居高临下;第三,谈心方式可灵活掌握,笔谈、网上交谈等等都可以。
三、讲究育人技巧,提高德育质量。
对于中专学校而言,德育质量尤为关键,它不仅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更关系到教育的产品——学生质量能否得到保障,乃至于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状况、学校的生源状况。要提高德育质量,除了注重前面所述的两方面问题外,还要讲究育人技巧。首先,要采取措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一方面,要精心研究学生,组建班级领导核心,用班干部的凝聚作用促进班级组织的真正形成另一方面,要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既可以有实践活动、文娱活动,也可以有主题班会、团会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比、学、赶、帮”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其次,科学运用批评与表扬。在批评学生时,不能一味否定,应该兼顾赏识。在批评时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底线,以帮助学生改正缺点为宗旨。有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用激励代替批评。例如:你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如果以后能克服上课搞小动作的毛病,那就更好了。在表扬学生时,第一要要面向全体。让被表扬的同学感到有面子,同时也会激励其他同学;第二要要客观实在,不能夸大也不能有意保留。第三要形式多样。口头表扬固然好,通过手势、表情等方式也很有效果。不同形式的表扬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在时刻关注着他们,会使学生在“无声的关爱”得到激励,促进他们不断进步。最后,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教师可以采取家访、信访等形式,或者利用电话、网络等手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他们了解学校及学生的情况,与教师一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芸香:《浅析新形势下的后进生转化工作》,《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8月。
2、张衍军:《问题学生转化效果评价标准》,《班主任》,2003年10期。
3、叶有澄:《浅谈新时期班主任素质及其队伍建设》,《教育导刊》,2004年2-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