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走出去,请进来” ——提高煤矿安全培训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走出去,请进来” ——提高煤矿安全培训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互联网 sk008 | 谢金贵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提高;培训; 教学; 质量;“走出去”;“请进来”;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本文围绕“走出去,请进来”这一条主线,通过大量的例证充分论述、论证了提高煤矿安全培训教学质量,采取教学改革实验这一举措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取得的成果,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这是一个好方法、好措施、好经验,值得推广。

  煤矿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是为了提高煤矿职工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煤矿安全生产需要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手段。而长期以来,由于煤矿安全生产从业人员文化基础差,受训学员素质不高,层次参差不齐,且安全培训教师结构单一,缺乏生产现场经验,理论不能与生产实际有机联系,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培训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提高安全培训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安培中心教研室围绕这一课题,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邀请集团公司有关专家、生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我中心专兼职安培教师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见地,达成共识,一致认为:要想提高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教学质量,必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改进措施的大胆构想,并切实付诸实施。经过近五年多的教学实践检验,效果十分明显,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实践证明“走出去,请进来”是提高煤矿安全培训教学质量的好措施、好方法、好经验,值得推广。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权作“他山之石”

  一、“走出去”

  过去,由于我们的专职安培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只有书本理论,缺乏井下一线经验,不了解现场实际,本本主义严重,不能适应对员工教育培训的需要。

  “走出去”可以组织我中心专职安培教师定期深入集团公司所属生产矿井井下采掘一线跟班作业,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采掘工作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广泛收集整理现场资料、技术信息,以供培训教学参考。

  1. “走出去”之一

  1.1.1 “走出去”—收集煤矿井下生产信息

  2008年9月的一天,我中心专职教师一行多人前往集团公司所属中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兴煤矿1203综掘工作面调研。该工作面是为准备1203采煤工作面而开掘的一条皮带运输煤巷。由于该巷是布置在上组煤采空区的下方,巷道三向压力过大,导致U型钢梯形支架变形十分严重,其顶梁下凹,棚腿弯曲,底板底鼓达300mm~400mm,部分地段底鼓岩石接近巷道的运输皮带。当时有教师提出建议:可否将U型钢顶架反扣成n型来架设,对抵抗顶板过大的压力可能会起一定的作用;也有人疑议,该巷道能否继续干下去,能否投入使用还需打一个问号。大家议论纷纷,疑虑、担心不无道理;甚至还有人质疑该矿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吃干饭的,怎么能把该巷布置在上组煤采空区的下方?果不其然,大家的预言,在两个月后得到了应验。到同年十一月份集团公司下令关停了该工作面皮带巷的掘进施工。

  1.1.2 “走出去”—积累煤矿井下“安全财富”

  我们将中兴煤业有限公司中兴煤矿1203综掘工作面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多次应用于相关专业工种安全技术培训课堂教学,既理论联系实际,又避免了空洞的书本说教,还可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亦能活跃课堂气氛。

  作为一个专职安培教师,除了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经常深入井下采掘一线,了解、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信息、动态,而“走出去”正可完成这一实践。

  2.“走出去”之二

  1.2.1 “走出去”—了解煤矿井下安全动态

  2009年6月份的一天,我中心专职教师一行数人前往集团公司所属新峪煤业有限公司新峪煤矿1202综采工作面跟班生产实习、调研。该工作面为小综采,采高1.5m左右,工作面使用150型双滚筒采煤机、自移式液压支架,上下端头支护既有端头特种支架、又有单体液压支柱配合使用。工作面运输顺槽超前支护距离30m,采用一梁二柱∏型铰接金属支架。在该队付队长和技术员的带领下从皮带顺槽进入工作面,在入口端头处,恰遇一个顶板活石擦肩而下,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再往前走,教师们对端头顶板仔细观察,指手画脚,你言我语,而该处顶板情况也不太好,但大家忘却危险,身临险境,无所顾虑。当时,我的心七上八下,这倒不是我贪生怕死,而是觉得作为一个安全培训教师,个别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强,即便要观察、了解端头顶板支护情况,也应该避开危险地段,尤其是避开正下方,而不应聚挤在一堆。

  1.2 .2“走出去”—转变煤矿安全培训理念:

  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学课堂上,我曾多次列举此例。对提高广大学员安全意识,灌输安全思想,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起着积极的作用。

  煤矿安全培训教学,重在“安全”二字上下功夫。同时要探索一套适合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

  1.2.2.1必须以“安全“这条主线贯穿培训教学的始终

  1.2.2.2实现两个转变:

  ①转变思想观念,即摒弃麻痹大意、侥幸心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②转变培训态度,即从过去“要我培训”“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培训”“我要安全”。

  1.2.2.3围绕一个中心:

  就是以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书本、教材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时时体现安全、事事突出安全、处处联系安全,讲授要联系现场实际、联系生产实际,突出安全理念,灌输安全思想,建立安全“惯性”思维,对学员进行一次“洗脑”教育,让安全深深扎根在学员的心中。

  1.2.3“走出去”—在煤矿安全培训教学中融会贯通

  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要求教师必须熟悉了解现场安全动态,而要达到上述目标,同样需要教师“走出去”,到井下生产一线去,到采掘一线去。积聚“安全财富”,积累“现场经验”,反馈到课堂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

  3.“走出去”之三

  1.3.1“走出去”—学习煤矿井下采掘新技术、工艺

  2011年4月的一天,我中心专职教师一行十几人前往集团公司所属曙光煤业有限公司曙光煤矿1204快掘快支综掘工作面。该工作面是集团公司和中国矿大合作的一个试验项目,该项目对煤巷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煤巷、半煤岩巷快速高效的临时支护技术和工艺,解决临时支护参数与配套装备等问题。应用锚杆液压钻机和综掘机配套的施工工艺技术,提高综掘机和锚杆液压钻机施工利用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证综掘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掘进过程的快速化 。

  1.3.1.1 1204运输巷工作面的概况

  该工作面的煤层属于二迭系下统山西组2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2.5m,伪顶为泥质页岩,厚0.2m,中间夹二层矸石,煤层结构为0.86(0.59)0.13(0.12)0.9,煤层倾角为0—10o,该煤层块状,半亮形煤,稳定可采。为了适应快速掘进需要,巷道掘宽为5.2m,掘高为3.2m,掘进断面积为16.64m2,巷道净宽5m,净高3m,净断面积15m2。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小火炬《小火炬》
《小火炬》杂志,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5-1003/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故事说不停、...
娘子关《娘子关》
《娘子关》杂志,于197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049/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围观、微观、9...
文学港《文学港》
《文学港》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025/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散文_在场、散...
光电工程《光电工程》
《光电工程》(月刊)创刊于1974年,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主办。本刊反应光电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成就与发展,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为我国光电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1982年创办,邮发代号:2-581,由中科院海洋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现为季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763/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中...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