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如何创新教案设计 ---三角中学校本教研校长建议课题---
如何创新教案设计 ---三角中学校本教研校长建议课题---
来源:互联网 sk005 | 张财慧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新课程改革是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核心,杨得福校长深入浅出,提出了“快乐课改”三十二字令:继承传统,批判扬弃。借鉴新法,拿来主义。各取所长,实用有效。定标取舍,恰到好处。为了让广大教师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又把这三十二字方针细化为十二个研究课题,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得有声有色。笔者认为先进的课程理念,只有在课堂上扎根生长,并开花结果,新课程所预示的教育远景才能实现。教案改革应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创新教案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必然要进行语文教案创新。作为备课的直接产物——教案,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蓝图,要研究教学的“破”与“立”,无法绕开教案问题,我们现行的教案设计在理念、形式、过程和评价四个环节上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就如何创新教案设计谈一些不成熟的拙见,欲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教案理念要创新
1.角色转变:变“以教师为本的设计”为“以学生为本的设计”
所谓“以教师为本的设计”,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类教案,其教学资源均来自于教材与教参,设计者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整篇教案能看出教师在课堂中清晰的“教”的轨迹,但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怎样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强调学生情感与心理的需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课堂的学生活动主体,强调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显然,“以教师为本的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根据新课程理念,应倡导“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所谓“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自觉转变过去“教师即指示权威”的“师本角色”为“师生平等互助学习”的“生本角色”,并在教案中得以充分体现。
2.多维思考:变“照搬照抄”为“多元参照”
有的教师在备课时,总是习惯于把教学参考书和优秀教案作为教材教学的参照资源,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来自于这些资源。不管对教材分析的深与浅,不管内容是否都有价值,提供的学习方法是否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学情,当然也不考虑生活中和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设计者关注的是教参规定的既定的教学任务,并把能不能按时完成教参规定的教学任务,视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思维定势下设计的教案,基本上是教学参考书的变本,也即前文所说的“无我教案”。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领悟课标,在此基础上,做多元的教学资源参考,具体说来,起码要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理论思考。主要指新课改理念,如“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等。二是主题思考。一篇高质量的教案设计,需要一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的主标题。通过这个主题可以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或预想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三是学生思考。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应是处于课堂教学动态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风格,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对本班学生是否适用。四是资源思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除教材教参外,还有哪些可供利用的且有价值的资源,如学生课外生活经验、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声像资源等。五是方法思考。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为适宜,“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3.基本建构:变“一般性设计”为“理念性设计”
所谓“一般性设计”,是指过去由“比较笼统的教学目标”、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以归纳知识点为主要特征的“板书设计”等内容组成的教学设计。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设计套路,缺乏理论指导、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缺乏创新。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师从事的一般性简单重复劳动,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理念性设计”是指每一篇教学设计都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具有人文性、主体性、生活性、互动性等特点。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二、教案形式要创新
每学期开始,学校发给教师统一印制的备课纸,教师按要求将教案内容写在指定的地方,这种模式方便评价,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创造力,抄袭教案便不由而生。教案的形式应既有共性存在,也应该允许个性存在,关键是形式要与内容和谐一体,为内容服务。也就是说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总体原则是“不拘一格,效用至上”。
1.共性与个性教案共存,提倡个性教案
只要是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的教案,都应该允许其存在,这样会更适合动态生成型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新课堂。当然,能写个性教案的可能只有那些经验丰富、富于钻研的优秀教师,对于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言,采用共性教案就会更加合适。
2.详案与简案共存,提倡简案
一般认为,教案越详越好,似乎只有把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准备好了,教学才会走向高效和成功。写详案的背后隐含的课堂理念就是课堂是固定的、静态的、可预设的,上课只要把教案的内容原封不动的照搬下来即可,而这恰是传统课堂最大的弊端。其实,课堂是一种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共享的一段生命历程,其间充满了太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也正因此,教案过于详细,课堂是往往难以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会使课堂变得死板。所以,对于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的老师来说,更提倡写简案,而将更多的部分隐含在头脑中,根据课堂即时情境灵活调整。当然,对那些对教学内容不熟的新老师来说,写详案还是很有必要。
3.纸质与电子共存,提倡电子教案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电力设备《电力设备》
《电力设备》杂志,于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025/TK,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可靠性技...
中学时代《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7-1069/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视野_走遍...
东岳论丛《东岳论丛》
《东岳论丛》创刊于1980年,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刊物为双月刊,自2009年起改为月刊。荣获华东地区期刊、...
天中学刊《天中学刊》
《天中学刊》杂志双月刊,于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黄淮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其中主...
电脑迷《电脑迷》
《电脑迷》(旬刊)创刊于2003年,由电脑报社主办,重庆市科协技术协会主管。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0-1163/TP,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528X...
德国哲学《德国哲学》
《德国哲学》 German Philosophy(年刊)1986年创刊,中文,16开,出版地:北京市,是西方文化中值得一观的一道奇异的风景。德意志民族历来被称之为“哲学的民族”,这个民族为...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