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在学生的心田上洒下金色的阳光  ——谈大学本科教育的目的
在学生的心田上洒下金色的阳光  ——谈大学本科教育的目的
来源:互联网 sk005 | 孙东菱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曾是举国上下齐喊的口号,后又被作为唯心主义的典型例子遭到了全国人民的批判。其实,任何事情都和物质实物一样,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从综合的角度考虑肯定是错的,但是“它”曾经被大力推崇过,也自有其中的道理,那就是它在强调意识的重要性。虽然说想到的事不一定能做,即便是做了也不一定能做到,但是没想到的事,肯定做不到。所以说意识是物质人类的指南针。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的“心田”上耕耘,对学生意识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复旦学院的熊思东院长曾经说过:“4年的大学本科教育不一定就能培养出一个人才,但我们要为用人单位制造出一块好的‘瓷泥’。”大学本科教育贵在影响,塑造学生的灵魂,在学生的心田上洒下金色的阳光,照亮他们的前程。
一、大学本科教育的目的
我国大学目前本科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是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首先了解一下“高等教育”的定义。
(一)国内外人士对高等教育的阐释
所谓高等教育,在教育史上有很多学者曾尝试给出定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在《理想国》(The Republic)中认为高等教育是培养统治者的教育,通过让社会最精英的人才接触到他所谓的“永恒的知识”而得以了解事物的本质,了解统治他人的方法。柏拉图的观点很明显将高等教育划归为精英教育。
约翰·纽曼 (John Newman),19世纪的神学家,教育学家,是英国高等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他关于高等教育的名著《大学的理想》(The Idea of a University)中阐述“大学应该是传授普遍知识(universal knowledge)的地方。一方面,大学的目的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它以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扩知识为目的。”纽曼所推崇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一种只为纯粹追求知识,而并非试图通过知识获得生活回报的哲学态度。这样的哲学强调心智而非技能的培养。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纽曼的大学本科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进入社会而不是进入专业工作做准备。因此本科教育的重心应是“自由教育” (Liberal Education),而不是“专业教育” (Professional Education)或“职业教育”。
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谈到。“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侧重于通识教育,是大学区别于专科学校或技术学院的特点之一。因为大学有责任发展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与整合。人类文化的各门学科、专业之间,是息息相通、密切联系的。而且,20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说明,新兴学科的成就往往发生于各门学科之间的边缘或接合部位。今日之科学,若受狭隘的专业眼光限制,以“小我”自囿,则必不能有重大的发展。的确,若不能“专”,便不能精,但若不能“博”,便不能“专”。胡适曾把做学问比作构筑金字塔,就是说,根底要宽实,学问才能上得去。他一生的学术路数,在于重通博,“经,史,子,集”,无不涉猎,并有所专,因而能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作出重要贡献。如果学习一入手就就讲“专”,对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概不问津,那么,历程愈远,路子愈窄,困难愈多,终必无大成就。
二)我国大学教育的目的
西方最早的大学,有上千年的历程。西方大学理念的形成,是与近代工业、科学的兴起密切相关的。这种理念的基本奠定者,当首推德国教育家和思想家洪堡 (Willielm Von Humbolt ,1767-1835),他主张对人进行完全的人的教育,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他的办学原则有二:一是学术研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二是保证学术自由和教学自由。他与哲学家费希特于1810年创建的柏林大学,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后被称为“所有大学之母”。我国虽在汉代便有公立性质的“太学”,学生人数曾达万人甚至数万人,但并没有一所延续下来的学校,特别是缺乏科学的内容,因而与近现代大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我国现代型大学的建立,不过一百余年的历史我们的大学一直没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区分,也缺乏“大学人文教育”的制度和传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沿用前苏联的专业教育模式。强调“专业对口”和培养“专才”,把专业分得很细很窄,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实行专业教育,本科一年级就分专业,这种教育内容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某一学科的专业训练,学生毕业之后虽然也能够从事相应的专业研究,或者谋得相应的职业,成为社会生产大机器中的一个零件。至于作为人的生命是否需要关爱、身体健康是否需要保障都不在教育视野之内。
晚近以来教育部和许多高校都在推动“文化素质教育”, “素质”实际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概念,即所谓的“遗传素质”;其次,它是教育学概念,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柳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转引自:陈永杰:素质与知识)。“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知识结构,文化修养,以及各种不同的能力。目前中国社会流行的“素质”概念,基本上是教育学意义上的。 “素质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改革目前的大学本科教育,特别是想改革我国大学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区分的状况,
二、实现大学本科教育目的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自19世纪后期以来的一个重要传统,几乎所有大学都有详尽的通识教育计划。目前我国许多大学都在开始探索本科教育体制逐渐转向通识教育的方向,正在借鉴世界各大学的先进经验,努力打破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在本科生阶段实现通识教育与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设置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跨学科的通选课程,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基础知识,并鼓励重新思考和选择自己的专业。这样,比较自由通达,有利于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要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还要注意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建设。
(一)硬件建设
现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不仅应该让学生从书本上了解现代的科学思想,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也应该使学生以及教师切身体验到现代化的气息,从而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所以大学应该加强硬件建设,努力去建造现代化的校园。例如,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重要标志之一,在大学的教育中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学或多媒体在教学中利用得很少,就是现代化教学的失败,不利于学生心智的培养和视野的开阔。其实,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的一个区别也在于重点大学给学生提供的学习设备更多、更好、更先进。所以作为现代化的大学首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提供现代化的设备,使学生沐浴在现代化的氛围中,开发他们的智慧,增强他们的现代化意识。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现代电视技术《现代电视技术》
《现代电视技术》(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技术期刊,坚持、广泛、新颖、实用的编辑方针,以普及理论为基础,以注重应用为特色,强调突出电视技术刊物的...
控制工程《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杂志,于199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476/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企业资源计...
安徽农学通报《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杂志,于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4-1148/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农业经...
军队党的生活《军队党的生活》
《军队党的生活》是由总政组织部指导、总政宣传部主管、解放军出版社主办,全军一份面向军内外公开发行的党建杂志。拥有50多年历史的解放军出版社,具有军队出版单...
社会中的法理《社会中的法理》
《社会中的法理》创刊于2010,由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科主办的学术期刊。 《社会中的法理》中法理学试图要解决的终极问题是“法律是什么”。不过,这始终应该是当下问...
甘蔗糖业《甘蔗糖业》
《甘蔗糖业》杂志,双月刊,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主管,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