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钢琴弹得好加分,那杀猪杀得好,凭什么不给加分?美国哈佛等学校的学生弹琴好的多了去,人家都没什么加分!”北京理工大学一教授发微博称。每年高考都会有不少学生、家长以及学界人士对高考加分政策提出质疑。而今年网上更是出现了一个“反对高考加分联盟”,截至目前已有数万人加入。其实早在高考前夕,一些班级已分成了两派——“锦衣派”和“无衣派”。那些在高考前就已有少则5分多则20分加分分数的学生,仿佛“锦衣”在身,被称为“锦衣派”;无加分所谓“裸考”的学生,被称为“无衣派”。从网络舆论看,广大考生和家长不怕努力拼搏,觉得辛苦点不算什么,怕的就是不公正。
“反对高考加分联盟”截至目前已有数万人加入。数万人不是个小数目,但实际上,现实当中反对加分的人数要远大于此。毋庸讳言,高考加分在一些地方已经沦为一种非常不公平的制度,甚至有金钱、权力甚至腐败的渗入。近年来,高考加分中存在的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案例频频见诸报端,更是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这一制度的广泛质疑。如果说高考加分制度犹如过街老鼠,到了人人喊打的程度,恐怕也不夸张。
有人提出疑问:在以前高考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大众对反对加分的声音也有所耳闻,但似乎只是零星的抱怨。为何在上大学越来越容易的当前,这种声音越来越大?是不是因为有了网络这种新型媒体,让这种声音找到了共鸣?我觉得,网络的存在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反对加分的声音越来越大,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种制度的弊端越来越凸显,造成的社会不公越来越严重。根据资料显示,教育部规定的加分项目只有14种,而各地实际执行的却多达200余种。这多达200多种的加分,会造成多少的不公平!更严重的是,这里边还存在着无数的弄虚作假和暗箱操作,甚至有一些人在利益驱动下钻制度漏洞,为谋求加分无所不用其极。比如之前媒体曾经报道过的,浙江某中学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长“有背景”;北京市曾经把无法监控制作过程的车模比赛作为加分项目……当初高考加分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维护教育公平,但在具体实践当中已明显背离本意,反对的人当然会越来越多。
相比其他原因的加分,不少人对特殊技能加分似乎更为反感。五花八门的所谓特长生加分,催生了千奇百怪的“特长”造假,甚至形成了一条黑色利益链。媒体曾经报道过,湖南多名文理状元获武术加分,交3万参训加20分。各种名头的“高考状元”中,有不少是“武术高手”。因为他们都因武术项目获得了20分或10分的高考加分。这一现象,在湖南省娄底市体现得最为明显。知情人士透露,练武术获加分的现象,在娄底市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湖南省内,也是许多考生和家长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并且形成了公开的价码,只要是交了钱、参加了训练,十有八九都会通过。这样的所谓“特殊技能”,何止是是加分工具,更是牟取暴利的工具!试想一下,这些花钱买来的“武林高手”,他们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加分上大学,今后他们怎么可能会在武术领域有所建树呢?
考试并非选拔人才的最优制度,但还算得上是一种次优选择,最起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嘛。但高考加分的存在,却让这种最基本的公平也受到了冲击。所谓公平就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而高考加分则属于人为设置不同的起跑线,这样的制度很显然是不公平的。窃以为,当前最不愿意取消高考加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人:一是手握加分审核权的“相关部门”,例如某省2011年高考照顾加分涉及审核权限最多的是省民政部门,共掌握3类考生的审批权,第二位是教育部门,此外还有侨务、台联、体育等部门;二是加分“产业链”中有利可图的那些链条,例如某些培训机构、比赛的组织者;三是有权有钱的家庭,他们能够凭借强势地位为自己的子女谋取更多的加分机会和“超国民待遇”。很显然,上述这几种人都是不愿讲公平的,他们正是试图通过制造不公平来攫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
如果高考加分取消,是否对教育不发达的地区和民族地区不利?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曾经表示,高考加分或者降低分数,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国家照顾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烈士子女等特殊人群,体现对他们的关心;二是为了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为了体现对创新人才的倾斜,或者对于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照顾。前一种加分,目的是为了照顾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让他们也能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这个加分理由如果放在若干年前,我认为是合理的,因为历史原因造成了一些地区经济的落后和教育资源的不足。但现在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某些地区仍然存在经济落后和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呢?这恐怕就是“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原因了吧。让其他地区没能获得加分优惠的高考考生为此买单,似乎有“转嫁责任”之嫌。真正解决落后地区的教育问题,最根本的,一是靠发展经济,二是靠加大教育投入,让落后地区的学生能够获得跟发达地区同样的教育资源。这样才更符合教育长远发展目标,也更符合落后地区学生的利益。
如果不加分,会不会阻碍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难以让某些特殊人才以及全面发展的学生受到鼓励与优待?恰恰相反,我觉得高考加分的存在才会阻碍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高考加分造成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功利化”的倾向,什么项目可以加分,大家趋之若鹜;什么项目不能加分,哪怕是学生真正的爱好和特长,也要忍痛割爱。这对学生综合发展是不利的。这里边就有一个加分项目是如何确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就像北京理工大学一位教授发微博质疑的那样:“钢琴弹得好加分,那杀猪杀得好,凭什么不给加分?”在我看来,“杀猪杀得好”跟“钢琴弹得好”之类的技能相比,更实用也更能“造福社会”,为什么就不能加分呢?取消加分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无疑是有利的,最起码原本那些冲着加分而去的家长,不会盲目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和活动了。
反高考加分联盟的出现有多重意义。首先,当然是引发全社会再次关注高考加分的问题,对此进行讨论、反思,以解决这一领域存在的诸多痼疾。同时,联盟的出现也是国人公民意识增强的体现——大家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越来越善于选择效果更好的方式来表达看法。一个人的声音是有限的,但一个“联盟”的声音却是谁都不能忽视的。相信在以后的诸多公共事务中,这种利用网络进行鼓与呼的方式还会出现。我支持反高考联盟的呼声,但我不看好他们的举动的实际效果。刚才说了,最不愿意取消加分的是有权有钱者,跟他们相比,“反对高考加分联盟”的成员显然是“弱势群体”。这是利益的博弈,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