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几个方面的问题,接着论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最后对怎样进行类比法进行了论述。教海无涯,一蠡之测,旨在对自己形成有力的促进。
【关键词】教学目标 难点 主体作用 动手操作 类比法
一、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有效高中数学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
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部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以这三个目标为中心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一课是“平面向量”这一章的第一课,教师在备课时就应注意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知道向量存在的实际背景,理解向量的概念。为后面向量的运算打下基础,把向量的应用引入生活在,结合电力系统知识,简单阐述向量在提高电网功率因数中的计算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看似与生活毫无瓜葛的向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产生探究如何提高电网利用率的冲动。通过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效高中数学教学要根据教材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对于理论性强不具有空间想象的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对于立体几何、三角函数一类的知识可以采用演示法、观察法等。切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一节课上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无定法,贵要得法”。
3、有效高中数学教学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教学过长中每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一节课的教学就围绕着重点逐步展开。讲授重点内容时,教师要利用一切方法把重点内容讲解清楚,让学生真正理解融会贯通,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接受能力。在化简椭圆标准方程时,让学生对椭圆公式整理后再平方,最后得到满意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过程这一难点内容也就顺势而解。
4、有效高中数学教学要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新课程标注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开展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唱主角。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二、动手操作,加强实践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指出,数学的学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数学内容的学习,一个是数学方法的学习。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的结果。数学知识、能力的获得来自于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本身,来自于学生的心理抽象和运算等思维活动。因此,教学时注意力不仅要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对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把注意力投入到动态的学习过程上,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自己的主动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三动” (动手、动脑、动口)教学通过让学生人人动手,培养操作能力,凭借直观这个支撑获得感知;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数学知识,并且做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学习操作。在组织操作活动时,教师应当注意:
1、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操作
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为了有效达到目的,特别要注意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防止“小和尚敲木鱼”似的无意识机械动作。操作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操作的意义,增强操作的目的性。
2、让学生懂得操作的顺序和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地作用于学具,这种操作行为所产生的动作、过程或结果又反过来作用于学生,形成操作——思维链环,教师要加强操作前的指导和操作中的观察。
3、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教师要重视操作中的语言表达,促进操作的内化,强化操作引起的思维。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操作过程用语言表述清楚,是思维已经“上路”,在感知基础上建立表象的开始。
4、正确把握操作在教学中的作用,适可而止
操作是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的手段。一旦这个目的已经达到,应当把教学向前推进,不必再逗留在“操作”这一环节上。任何无目地的操作、追求形式的为操作而“操作”,都应当防止和纠正。
三、运用类比法
运用类比法可以沟通不同的知识板块,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开阔解题思思路。
用类比法引入新概念,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知识点之间有类似的地方,在新概念的提出,新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运用类比的方法,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被用于类比的特殊对象是学生所熟悉的。故学生容易从新旧对象的对比中接受新知识。
在高中数学中,可通过类比法引入的概念十分之多。如:对球的概念教学可与圆的概念进行类比。
“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圆。定点就是圆心,定长就是半径。”
“与定点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球体,定点叫做球心,定长叫做球的半径。”
教师在教授“球”这一概念时,可先让学生复习“圆”这一概念。然后设问,“如果我们将概念中的‘平面’换成‘空间’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让学生进行想象、讨论,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新概念的建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这样的类比设问,将知识建构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将类比用于定理的教学,可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如:在球这一节中对球的性质“一个平面截一个球面,所得的截线是以球心在截面内的射影为圆心。以
(r为球的半径,d为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半径的一个圆。”若将此性质与圆中的垂径定理进行类比则它的证明就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而且通过类比,以旧引新,学生对性质的记忆也会更加牢固,理解也更为深入。
类比法可帮助学生给公式、法则的发现与证明赋与一个“合理”的情景。有些公式、法则通过类比会使学生掌握运用起来毫无困难。如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证明。课本上采用的是倒序相加的证明方法。学生都会觉得证明构思考妙,十分精彩。但怎么会想到这个方法呢?如果这一点处理不好,学生对这一方法的印象就不深刻,在运用时也就不能得心应手。其实课本中有一个很好的素材可以解决这一个问题。
综上所述,教学数学前路漫漫,做为教师,教学要不断地揣摩研究,要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使数学的教学情感充沛、温馨、感人,让数学课堂和谐而生动,让学生不断提升数学素养,让数学课堂其乐融融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