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看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由此可见,我们的字词教学就不能停留在字词的意思理解水平上,还应在积累词句的能力,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上多下功夫,下大功夫。那么,怎样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呢?
关键词:语文词语 课程标准 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美中赏词
利用小学生形象的思维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在优美的情境中赏词、悟词、学文,给学生以新奇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单调沉闷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枯燥无味的词语学习变得趣味盎然。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创设相应的情境,如巧借插图、听音乐、看录像、演课本剧等。在教学《荷花》一课时,一位学生对“冒”字产生了疑问:“老师,我只听说冒烟、冒水泡,会动的东西才会冒,荷花是静止的,课文中为什么也用‘冒’呢?”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播放录像动画:荷花从荷叶中往外钻的情景。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及时点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赏荷情境中感悟、探究“冒”字的深刻含义与语言的魅力,从而升华了学生对荷花充满活力的体会,让学生走进情境而浮想联翩,既关照了“冒”字的本义,更揣摩了语言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深刻意蕴,完成了生疑——探索——释疑的自主学习过程。
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教师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内化语言材料,触动学生心灵,唤醒学生原有的词汇积累,再利用旧的词汇过渡理解新的词语,使新词在旧词的再现中融会贯通,从而使新词的意思逐渐清晰明了。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千钧一发”的含义的:教师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感悟红军处境的险(1.地势险要——泸定桥离水面十多米,只剩下十三根铁链„„2.重兵把守;3.桥头燃起熊熊大火。)在教师的指引下,在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中,头脑便油然而生“险”字,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说出形容险的词语,此时学生触“险”生词,脱口而出:“危在旦夕”、“生死攸关”、“迫在眉睫”在感触红军惊心动魄的险境中,学生各抒己见,平常积累的关于险的词便如泉涌而出,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情境中,“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指什么样时刻呢?此时,学生在文本语境徜徉中,在原有词语的重现中,“千钧一发”的含义就了然于胸了。
三、唤起体验,感悟内涵
语文来源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学也应回归生活。在词语理解中,如果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容易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在语文《燕子》:“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在理解“掠过”和“小圆晕”这两个词语时,我问学生谁见过鸟飞过水面的样子?学生描述鸟儿的翅膀轻轻从水面拂过,我抓住契机指出“掠过”就是“倾斜地从物体表面擦过”;我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把小石子扔进小河里,河面会泛起的一圈圈涟漪,这就是我们书中的“小圆晕”,而课文中是指燕子倾斜飞过河面留下的环状波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可以减小词语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可以使词语释义更清楚、明白。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学段。
四、分析比较,品词悟文
探究词语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只有在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词语,才会让词语充满生命的色彩。在文本的语境中替换词语,比较词语,探究词语,从而感悟我们汉语用词的艺术,从中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如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中,教师采取欲擒故纵法,在朗读时故意读错字,把“用脚使劲蹬着地”读成“用脚使劲踩着地”,学生马上矫正教师,是“用脚使劲蹬着地”。教师笑着说:“哦,是我读错了,盘古是用脚使劲蹬着地,我读踩着地了。那你们说说用‘踩’或用‘踏’行吗?”学生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走入文本,然后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盘古的动作表情,使学生明白此时的盘古的脚要用很大的力气。教师又问:“现在,你们说它们能替换吗?”这时学生纷纷举手,
五、师生对话,加深感悟
在词语教学中,见得最多的是教师联系课文内容解词,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不足,认识水平的欠缺,对词语的理解往往是浅尝辄止,停留在肤浅和表面的层次上。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走近词语,感受其中蕴涵的深意。在教学《梅兰芳学艺》时,在学生体验、感悟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终于”一词。你能从“终于”一词里读出什么吗?不容易,时间长、坚持不懈等,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挖掘出“终于”一词丰富内涵,在词语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从“终于”可以看出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很不容易,要有勤学苦练的意志,还要持之以恒。从而总结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决心,就能做好事,升华主题。
六、巧借媒体 增进理解
语文教学对于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在词语的教学中,不仅要明白词语本身的含义,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揣摩词语的意思。为使词语的解释更加形象,我们往往会借助多媒体教学《鸟岛》中有一个句子:“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为了让学生理解“陆续”一词,在设计课件时,我有意识的安排鸟儿飞来的场面:先是一两只飞来,接着又飞来几只,后来又飞来几只„„就这样,鸟儿一批一批的飞来,有先有后,学生看到这个画面,很自然就领会了“陆续”飞来的意思。
总之,字词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应封闭于满足考试的局面当中,应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率,真正使学生掌握字词的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情趣交融让词语教学彰显魅力[J]. 沈艳霞.基础教育研究. 2016(24)
[2]浅谈小学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J]. 余佳莉.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