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等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可以给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生最常应用的思维模式就是直接思考和形象思考,相比这两种思维模式,由于逻辑思维比较抽象、难懂,很多小学生难以使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训练让学生逐步的学会使用逻辑思维模式。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紧抓对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但语言能力的高低与思考模式有直接关系,如同形式和内涵一样紧密衔接,相互依存。语言文字是思考内容的凭借、展现和载体,思维则直接决定思想如何产生,他们之间的这种依赖,决定了两者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1]。若想让语言文字能力提高,需要同时注意提高学生思考方式方法,而要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就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与其他课程相比,语文课程教学更重视对学生的思考方式方法进行培养。这是由于语文是需要很强思维能力的课程,其本身具有特别的思想教育功效。教师传授以语言文字进行思想展示是这门课程的特别之处。我们创建语文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语言表达和展示思想的内容,只有很好的学会语言这个技能,掌握以语言作为工具进行思考,并以其来表达和展示思想内容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掌握其他课程和学科,所以我们称语文课程是基石,培育学生掌握语言能力,强化学生运用语言思考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特有的目标。教师带领学生将形象思考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组合在一起,学生必须逐渐学会从形象思考能力为主的思维方式提升到以概念性的逻辑思考能力为主的思维方式,才可以有效的吃透语文基本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策略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纯地利用教材为学生进行讲解的模式,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为学生寻找更多的与语文相关的知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最丰富的知识。比如四年级上册课文《九寨沟》分成了三课时,第一课时可以先教授学生生字、生词;第二课时安排学生分段阅读,并概括大意;第三课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静态和动态的事物进行描述,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自主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模式,有助于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活跃地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设置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够,依赖心较大,思考方式比较被动,所以,老师需要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在教育中多抓时机,设置合适环境,引导孩子的情感并与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以激发孩子们对知识探索的渴望,让他们能够自行摸索和思考,积极表达想法,亲自得到新知识。获取知识的动力总是从问题或疑问为起点的。所以,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基础,思想成长轨迹,细心的设置相关问题环境,创建一种内容和求学者求知心之间的不匹配,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以期解决自身问题和疑惑。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要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就要丰富教材,使得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小学生生性爱玩,很难长时间集中精神听讲一节课,这个时候学生就很容易在课堂上产生疲惫和厌烦。教师要适当地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合理设置课堂互动环节,改变之前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打造“一讲一问”的互动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教师可以先粗略地将教学内容说一遍,然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都认识哪些叶子,描述每种叶子的形状、颜色等,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发言,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其思维能力。除了课上与学生互动,课外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展开互动,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的互动教学过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利于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没有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不能及时理清问题,那么就很难开展下一步的学习,就成了大难题,问题积累得越多,越不能解决问题。小学生的主动性比较差,如果提出的问题没能获得教师的回应,很容易失去自信心[2]。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比如秦兵马俑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期建造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少,教师要先关注学生的提问,并且耐心地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方法,那么下次学生再遇到问题,就会主动地向教师提问。经过不断的练习,学生会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达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语文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养成提问问题的好习惯。教师要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课外教学内容,以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 学周刊,2016,(02):197.
[2]谷卫茹.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 学周刊,2013,(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