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通过自己亲身工作经历阐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与"严"的理解,列举了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与"严"的几种不当类型,并对"爱"与"严"的关系作了简单的论述,以此来明确教师对职校学生的"爱"与"严"所应掌握的程度。
【关键字】爱 严 班主任 技校学生 黄金原则
一、爱的几种不当类型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其特殊阶段的特殊性,如果不能正确的去"严"正确的"爱"就会困难重重,危机重重。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条"黄金原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而我们却常常用到"反黄金原则":我希望别人像我希望的那样对待我。如果不能如愿以偿心里就会不平衡,冲满矛盾和痛苦。这实际上是我们没有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以及人与人交往的客观规律。
1、 严父型
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利已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这是因为仍有一些班主任认为"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实行严厉管束是出于对学生的爱。但成长中的学生不是军人,无限度的服从并不是他们的天职。
2、 慈母型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以至于自己非常辛苦,收效甚微,学生往往报之以腻烦与不理解,认为老师多管理闲事,不给学生自己发挥与锻炼的机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少这种类型的班主任是"费了力"却不见得"讨好"。
3、 防烫水杯型
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就是像"防烫水杯"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 因为我的年龄较轻,与学生相差不大,并且还是一位女老师,为了突显老师的尊严与威信,自认"无威而不信"的原则,常常一脸严肃,让学生觉得不尽人情,结果是往往师生情感难以交流,学生对我这个班主任是"敬而远之"。
4、 偏利型
一些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差生的爱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对待差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当这种"爱"转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
二、对班主任"爱"的理解
班主任的对学生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班级与学校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一个老师不尽职地教育学生往往会毁了一批学生,甚至一代人……
三、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班主任大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学生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重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
四、班主任对学生的严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甚至有的学生说,只要自己毕业一定去砸老师家的玻璃,拿到毕业证一定要打老师一顿,老师的好心严厉却给自己塑造了一个仇人,一个社会不安的因素,可悲可叹,笔者以为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不厉
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严而有"道"
"道"就是范围、分寸。我们看着一枚古钱,天圆地方才可为钱。我们的祖先也说过"宇宙,宇宙,四面八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万事万物遵循有道而必行之有度,从微观方面来看,我往往理解为: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要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贯爱学习的学生必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时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
综上所述,我认为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从这点上说"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