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发展,我们应用型院校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照搬重点院校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在应用型院校中起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从学生的客观条件、教学手段、课程安排和内容选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刍议。
关键字:应用型院校 基础会计 教学
当前中国拥有近700家应用型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百万应用型人才,如何保障这些毕业生的质量,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应用性院校学生的基础会计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面提出一些刍议。
一、时代要求与学科地位
面对当今的经济型社会的高速发展,会计已经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无论是否从事会计相关专业,基础会计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财务、人力、营销、贸易甚至普通的蓝领都或多或少的需要了解基础的会计相关知识。这也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必备课程。对于会计专业人员而言,基础会计是学习和研究的基石,不能很好的将基础会计知识融会贯通就无法学好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高级会计课程;对于非会计人员,只有了解了最基本的财务知识,才有利于做好本职工作、保障自己的基本权益。
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应用型院校注重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专业型人才,我们的目标并非是通过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进行科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其他院校相区别,然而,当前大多数应用型院校选择了一些重点知名院校的教材、教学大纲,照搬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没能体现“应用型”的特点。使得应用型院校的教学缺乏专业性,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当前的应用型院校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应用型院校的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在高中时,成绩不理想,缺乏学习的信心。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认为,选择应用型院校的会计专业,不过就是为以后进入社会找工作所必需的毕业证、学历证,并不想学到多少东西,实践能力可以工作后再去边做边学,在这种认知之下,很多学生只想能毕业就行,考试能及格就行,放弃去用心学习,缺乏学习热情。
2、单一、死板的课程内容,不利于学生记忆与掌握。大部分应用型院校的教师还保持着照本宣科的授课习惯,大多引用书中专业语言,练习书中习题。例如,在基础会计学习到制造业的账务处理时,分别讲授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的归集分配,学生就会记忆,筹资时用什么分录,供应用什么分录等等,死记硬背,当遇到实务题时,往往记错、记混。学生将教学板书的内容誊抄到自己的笔记上,考试前才会有动力去看、背,往往事倍功半,成绩不理想,掌握程度更是堪忧。
3、非会计专业学生不重视基础会计课程,上课走过场学过就忘。很多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基础会计,因为基础会计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财务知识,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帮助,但是在大学期间,作为一门非专业考查课,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少,不能引起重视。如果课程内容本身又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没有学习动力,上课走过场,考完试就全忘了,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三、应用型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新方向
1、从实际出发,讲解学生发展趋势,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对于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们,他们还保持着高中以前的学习模式,即基础不好,永远学不好而缺乏学习的信心。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开始讲授会计知识,而是要让他们认清,学习基础会计,甚至其他大学课程虽然与基础教育有关联,但绝不是决定性的影响。作为应用型专业,会计的学习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是一门性的语言,即使高中时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要从现在开始认真、用心的学习,都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就业形势来看,数理化成绩优异的人,未来可能成为工程师,但是只要我们学好了财务,未来等着我们的可能是会计师、财务总监、CEO等等高新职务,大学是人生的第二个起点。要使学生们在大学之初充分认清形势,树立绝对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中。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现代教学环境的转变,要求我们告别单一的板书和照本宣科等旧的教学模式,我们现在的教学对象多样化,程度参差不齐,而客观条件也有所变化,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学校的软硬件条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会计要素的时候,我们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各小组成立自己的企业,在对企业中的各组成因素与会计要素相比较,帮助同学理解诸如资产、权益等专业术语的含义与使用。这样的方法把同学们都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各小组间商业往来学习记录会计分录,形成各小组企业利润,在同学间进行分配,也可以以这种形式进行组建竞赛,怎进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更有利于学生对于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很多硬件环境,我们都可以充分的加以利用,例如多媒体教室、会计相关各种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银行街等等。要想让同学们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地研究性学习,就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3、灵活的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继,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理论课的学习比较枯燥,学生不爱学,学后记不住。所以在基础会计理论的教授中,应该多采用灵活的方法,例如对于会计定义,“会计师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反应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简短的一段话,很快就记住了,然后又很快忘记了,对于这样的理论性知识点,我们可以把一句话分成几句,分别形成一个问题,首先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然后是会计用什么记录?用什么方法?主要职能是什么?记录对象是谁?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同学们来思考,再对答案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和分析中记住相关概念。现行各高校教学计划往往是第一学期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第二学期开设相关实训课程,然而对于理论课掌握本就不理想的学生,再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息,等到开设实训课时,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应用都忘得差不多了,实训课中还再重新学习一遍会计基础知识,笔者认为,应该在基础会计理论课的最后一个月开设实训课,用周16课时的集中教学是同学们趁热打铁,尽快将基础会计实践操作融会贯通。实训课会应用到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记录纷杂的信息,每周两个课时的操作时间,不利于学生对于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记录,事倍功半。
4、对于非专业学生选择性授课。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会计是以后学习各种高级会计知识的基础,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方法都扎实的进行理解和掌握。但是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是了解一些基础的、常用的财务知识,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所以,对于非专业性的学生,我们应该区别使用教材,找出通用性知识进行教授,例如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简单的会计分录,账簿的解读,资产负债表的分析等等。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到销售过程的账务处理,各种折扣的处理等等与其专业相关的会计知识的讲授上,而像错账的查找、结账方法等不相关,而且以后工作生活中甚少遇到的情况,可以简单介绍,要求了解即可。选择性授课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内容,减轻学生压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精力投入到切实有用的知识上,达到学以致用,学以有用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