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的学校教育,不再只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是更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结合十年的教学经验,自己总结了一系列的自学方法。
【关键词】自学方法,一多读,二思考,三领悟,四交流,五创新,六应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这句话更说出了教育的根本,一个好的教师不只是能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让自己在一生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作为有十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我工作在一线,教过各种各样类型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也从他们身上总结了自学的一系列心得,自学可大致分为六步,一多读,二思考,三领悟,四交流,五创新,六应用。
一、多读
平时我们常以爱读书来说明我们喜欢学习,可见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读是自学的第一步,是获取新的知识,丰富自己学识的必然途径。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有许多学生不会读,他们读得囫囵吞枣,读得不求甚解,一篇文章,一道例题,只读一遍,草草了事,你问他读懂了什么,他却只是张冠李戴地乱说一通,以至于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中处于劣势,他们不懂得怎样才叫真正的读书。读书,首先要多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读一遍肯定不行,不管是哪一学科,,多读,读通顺,读明白,可以尝试概况主要内容,这样才能获取正确的知识。
二、思考
思考是把知识深加工的一个过程,在阅读的基础上要学会思考,思考内容的真实性,正确性,内在关系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等。只有善思,多思,才能真正学有所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会思考,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对哪些方面有疑问,有的学生问文章的创作背景、文章的创作意图,有的学生问文中大量运用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的好处,还有的问人物性格。通过我对学生思考方面的培养,现在我的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思考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领悟
领悟是从表象深化到内在的过程,当学生把读到的内容从思考深化到领悟的时候,那么他们领会到了事物的本质。就像在教学中,有时学生会对我说,他领悟了文章的创作意图,明白了其中要表达的深刻道理,还有的学生对我说,他想通了一种题型的解答规律,这些都是领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领悟到的真谛。所以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不要只思表面内容,还要领悟其中的内在,只有领悟,才能学到知识的本质。
四、交流
交流是一种交换彼此观点形式,当学生们学到了新的知识,悟到了新的道理,大家就需要一个交流的机会,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进行分享,同时也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不同的见解,从而提高知识的储备。在教学中我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倾听意识得到解决和发展.让学生在交流观点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创新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的核心是“新”,创造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物质。在教学中创新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很多学生已习惯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做事。但是其实他们还是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只要适时的指导,他们的创新能力还是无限的广阔。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学生,自己创作现代儿童诗时,很多学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想成白云、高山、树苗、神笔马良等等,创作出非常唯美的诗篇。因此,我认为好的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知识才能更新,社会才会进步。
六、运用
有了好的知识,好的能力,如何运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常说要学以致用,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才能发挥知识最大的作用,所以我会常常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的创新,然后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锻炼他们的运用能力,让学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从教十年来的一点心得,是我从上千名学生身上领悟的一点方法,也许并不适合每一名学生,但是希望能给适合的学生一点指引,让他们学会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我想只要孩子们有学习的兴趣,再领悟了学习的方法,那么他们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中国的明天也将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