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能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每次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由于长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数学逐渐变成了一门充斥着数字和符号的冷冰冰的学科,学生的作业只有对和错之分,在大红的“√”和“×”之中,看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喜怒哀乐,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品质,看不到学生的成长足迹和心路历程,只有理性的知识的真伪,没有作为人的一种活生生的生命存在。就这样,数学的人文性被活生生地抹杀,学生鲜活的个性被压榨成枯燥的数字,数学也因此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之一。数学日记的出现,则为缓解这一现象提供了一种契机。我班是以一个单元学习完了进行一次数学日记的评比,学生们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收到较好效果。
下面是一节《三角形边的关系》课后学生的日记:
一节精彩的数学课
别的老师或自己老师都在我们班上上过许许多多的课。但是最难忘记的是这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是由我们的数学老师——刘敏在电教一厅上的一节课。我一进电教一厅。安静坐好以后,老师就开始发学习用具。发完了学习用具,老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上课好玩还是下课好玩,还是……”。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有的说,当然是下课好玩呀!有的说,当然是上课好玩。老师就说:到底上课好不好玩,就请我们一起上完这节课再说吧!开始上课了。老师出示一根塑料管,让我们猜一猜:把塑料管随便剪成三段,再用铜丝把它首尾相连地围起来,能围成什么图形?我们一起大声说“三角形”。老师问到: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一定”。于是我们就开始动手试试了。我随随便便地剪了三段。用铜线把它们围在一起并没有成为一个三角形。当时,我就纳闷,三角形有三条边,不就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刘老师问:“有没有同学没有拼成三角形的呀?”我看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学都拼成三角形。我可不敢举手,说错了会尽出洋相,思考着我脑子浮现向老师说的话,班上有七十一个同学,就算七十个同学同意这种方法,你不同意也要说出来。我勇敢地举起了小手,小声音地说:“我没有围成”。全班也笑起来了。可刘老师竖起大拇指,夸我胆大。真没想到我的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后面的学习我就更有兴趣,更认真了。这节课也让我明白:有问题就要提出来,这样你才是最棒的!
二、数学小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由于选取的素材难、繁、偏、旧,背离了学生的数学现实,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一刀切、满堂灌,很难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少学生数学成绩不够理想。怎样解决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一次我在阅读一份《小学生数学报》时,深深地吸引住了:神通广大的孙猴子在《数学童话》中又戏弄了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一回;聪明的贝贝在《故事会》里走进了“应用题树林”;调皮的丁丁“小幽默”了一回游戏厅老板……这些精心构思的版面内容与栏目形式不正是小学生所最感兴趣和喜欢的?我赶紧发到班上学生的手里,在课上让出专门的时间组织学生读报,同学们一下子就被报上那神奇的数学童话故事吸引住了,个个津津有味地读着,画着,交流着……为了更大地发挥每一份报纸的作用,我提倡学生自制《数学小报》剪贴本,学生根据各自的喜好有的把报上精警的名人名言、漫话数学、数的趣谈、发现之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火花、指点迷津、万花筒内容剪下来分类贴在笔记本上,利用课余的时间在同学们之间传阅,还有的同学把剪报展示给家长。这样《数学小报》又成了家长们课外辅导的重要材料。正是在一次次的读报、剪报和传阅的过程中,同学们体会了十进制记数法的优越性;了解了祖冲之和圆周率;接触了七巧板的有关史料;认识了不同的古今计算工具……可以说,《数学小报》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强化了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课上涌现出了众多“数学小报”的小编辑、小记者,“数学医院”里的称职大夫、“数学小信箱”中的智慧老人、“数学小论文中的写作高手。为了出色地办好每月一期的数学小报,使自办的小报如《小学生数学报》一般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不少同学想方设法,遍寻资料,谋版面设栏目,在定期组织开展的“自办小报”展评、“数学知识竞赛”、“数学童话故事会”上同学们总是情绪高涨,尽情地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数学才能,如自编自演数学剧、猜数学谜语、组织数学游戏,介绍数学学具制作与使用,数学小论文交流等等
三、课外作业
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容,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设计时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同时强化习题的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以三类供学生“自选”。
一类“守擂”性作业: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通过训练,使有困难的吃得了,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类“攻擂”性作业: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训练,使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的水平。
三类“挑战”性作业:作业题型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通过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吃得饱,达到熟能生巧,拓宽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个勇于创新的能力。这些作业时间在半小时左右。
在作业改革的尝试中,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使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总之,我们师生从中感受到了作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