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既有教的活动,也有学的活动,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的训练途径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是教学目标突破的关键。“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是否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而学生的课堂活动对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经过多年的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践发现,实现农村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做到以下方面,有效教学定能实现。
一、教师要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他们积极探索、思考的欲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一)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对于农村学生,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
(三)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只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教师诱导、引导、疏导、指导,让学生读书,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议重、难点,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让学生找答案。尽可能地发挥出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和动口、动脑、动手、动情。
二、优化课堂教学
(一)认真备教材,重新组合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因此,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更符合班情、学情,在教学中更具有条理性、逻辑性,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例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部分, 我们可把教材进行重新组合:把1c的Pair work整合到1a前教学,让学生上台表演生病的各种动作,其他学生猜出相应的疾病。同时进行师生对话:——What’s the matter him/her?——He/She has______.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亲自参与,进入角色,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使用shoud/shouldn’t/had better/had better not来表演对话,再让学生自编对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进行1b听力训练,巩固教学目标。像这样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活动展开,组编课堂教学教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充分备好学生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评价指标的。因此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了解学生的喜好与需求,了解学生所处环境,学生的人思维习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如此,教学亦如此。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哪些方面很欠缺,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这些了然于胸,备课就有了针对性,否则就是盲人摸象,花了力气,收效甚微。由于农村学生的英语层次的各不相同,教师经常会无视这些因素,从自己的主观出发设计教学过程,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设计或是课堂教学:教师精心设计了精美的课件,惟妙惟肖地展示了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从现场来看,学生似乎很感兴趣,沉迷其中。但是一分析很多是无效教学。从学生角度讲,这节课他们几乎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只是欣赏和配合教师的问题而已。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参与探索吗?他们得到了什么发展?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和“怎样学”是同等重要的问题。所以,优秀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教学得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懂得他们的的思想、感情,并能预测他们可能发生的疑问,使教学双方能协调一致,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教。
(三)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教学模式必须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益。下面谈谈两种较贴近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两种教学模式。
1、任务型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我曾经听过这么一节课: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smoothie?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亲自参与如何制作sandwich的情境,请一学生到台前演示,让学生体验生活、参与互动。任务布置得很好,出发点也很好,但是学生只有演示,嘴巴却不动,没有达到英语交际的目的。其实学生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运用本话题的功能用语:First,next,then,finally说明hamburger的制作过程,这样学生才能“为了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才能确实为教学目标服务,否则任务布置就失去了意义。
2、探究型教学模式
探究型教学模式采用激励、竞争、合作等机制,创设了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形成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交融,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但当前很多教师普遍认为学英语只要“勤”就够了,他们让学生没完没了地背课本里的对话、短文,并默写。这种方法不值得效仿:一方面,太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学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