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信息化的气息。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之前,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就有5个福娃机器人代替工作人员引领VIP来宾领取行李、换取登机牌。在2008年深圳的高交会上展出了会打扫卫生的机器人。我们日常的刷卡消费、网上购物、家庭用到的一些小家电都体现了计算机技术。而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现在的大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计算机应用能力将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白皮书)中提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也是高校本科新生入学后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1]。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内容,理解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已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一部分学生在踏入大学校门时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已不再是零起点。但不同地区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情况又有很大差异,导致新生入学后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这给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现在的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教学改革与实践新形势下如何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总结如下:
2.1理论教学
虽然部分学生已经不再是零起点,但是在他的头脑中并不一定存在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知识理论体系。所以对于理论教学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采用形象、生动的讲解方法使抽象的理论简单化。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工作原理时,为了更加形象的体现计算机的工作流程,采用一个Flash动画将其工作流程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感官对这个知识点有个直观的认识,加深印象。这就使得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听懂,并且我们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在课堂有所收获,同时也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
2.2上机实践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我们采用案例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演示法等一些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刺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用案例驱动教学的模式。例如在讲解Office办公软件应用时,可以先把用Word做的贺卡、简历之类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后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这个实验案例。在讲解PowerPoint时,可以以一个小游戏做导入,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讲解多媒体部分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作品,再给学生讲解详细的操作步骤。在笔者讲解完利用Flash做小球运动的案例后,个别学生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了发射大炮的小动画。在利用PhotoShop做图像处理的实验时,学生就会主动做一些照片特效、图片合成、广告设计之类的小例子。这就充分说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激发,真正融入到这门课程当中,主动将本课程与他们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做到了学以致用。在上机课上,我们将自编的实验指导书分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层次有选择的做实验,层次稍低的同学可以先把基础性的实验做完再完成难度大的实验;层次稍高的同学可以直接完成难度大的实验,并且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设计来完成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作品。此外,我们还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点评,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在上课期间进行展示,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办公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等知识点,学生可自行采用我校开发的智能化考试系统进行评测,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2.3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
我们在校园网上提供了本课程的网络课程平台,上传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
1) 学习指南这就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的学习程度来有选择性的进行自学,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借助此平台扩展知识面,基础稍差的学生可以及时补充不足之处,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模块进行交流,解惑答疑。通过对学生使用情况的调研,证明此平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起到一定的辅助教学作用。
2.4题库考核
为了体现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同时也为了方便学生尽快适应无纸化考试,我们建设了一个高质量的题库系统,内有1500多道试题,题型丰富,包括单选、多选、判断、填空、简答、操作题、计算题。期中及期末考试、平时测验、练习,均可采用题库随机抽题或教师自行组卷进行,这样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判卷工作量,还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判卷的准确性。
3. 结束语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我校实施的教学效果良好,但是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要看到我们仍有一些不足和要完善之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工作者更要时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出具有较好信息化素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