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1、创设情景、利用资源牵强附会,流于形式。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索性。导入创设的情境对教学内容能够起到凝聚、激发、增盛、消疑、铺垫等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导入阶段只注重趣味性而忽视科学性,情景的创设耽误了时间,忽略了实效。
2、标志性地采用教学方法,不求甚解地追求新潮。
同样的文本,教学内容侧重点的选择不同,训练目标选择的重点不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有的教师为了迎合新潮,把一些名师的示范课、公开课当作标志,刻意模仿,矫揉造作,殊不知我们自己认真钻研教材的有个性地设计才可以创造出真正的课堂效率。
3、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络资源的滥用导致课堂节奏混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的改变了原来教师枯燥乏味的语言,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活泼、丰富形象的图片、音效以及动画。当前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刚刚起步,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挑战,积极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但同时,要避免泛滥地一味地使用幻灯片、教学录音录像设备、网络设备等,因为它会干扰课堂正常的节奏,会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我们一定要辩证看待新技术的产生与存在,以发展的眼光从容利用这些新技术,充分驾驭它们,使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力量,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
二、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课堂一开始,我们就可以“以趣引入”或“设疑引入”,从一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中,只要一接触到创设情境的环节,每一位学生都变得那么活跃,就连学困生都不甘落后,踊跃地发言,整个课堂都沉浸在热闹、激烈的氛围中。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努力创设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改进对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有效,这是课的前提条件。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另外,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每个教学目标尽量做到细化、明确、到位。这些目标中,既有字词的学习,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既有朗读的训练,又有读写的结合;既有句子的理解,又有情感的渗透。既有学生的独立学习,也有教师指导后的模仿写话。既有理解和体会,也有领会后的应用和实践。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正确的角色感。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更应体现一个“趣”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提高课堂反馈的有效性
1、对学生的反馈
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显著的,因此我们应逐步建立反馈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反馈意识,做到课堂有反馈,课文有反馈,单元有反馈。同时,还要促进信息的多向交流,由原来师与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变为师与生、生与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向交流,增加了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和信息量,增强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能力。最后,还应及时评价,积极鼓励,使学生充满完成学习任务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以更大的主动和热情投入新的学习。
2、对自身的反思
教学活动的结束只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中间停止。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活动中止,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彻底“终结”,我们必须成为语文教育的研究者,成为学会反思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反思从教学方面讲就是反思性教学。有学者将反思教学从时间维度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实践中反思;二是对实践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实践中反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不断发生,需教师随时做出反思,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就是其中的一面;对实践反思意味着反思发生在实践之后,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教学活动中止后。为实践反思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通过实践中反思和实践后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使教师养成了更好实践,三思而行的习惯。反思要求我们应经常化、制度化,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其次知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进行行动研究,是反思的策略和方法。
3、不断学习 提高修养
学习是反思后的第一行动,无论怎样的教学,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足。改善课堂教学就必须不断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有效性,除了研究各种教学方法,钻研教材、课标、教学参考书以及各种相关资料外,还应该提高文学修养,多读文学著作,多背经典名篇。有了大量的积累,才更易于理解教材,更易于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计划,也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得更好更远。
三、结语
新课程的理念是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我们应该从小处做起,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乐学,且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 朱利群.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7,(04) .
[2] 常丽娟. 当前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