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这样一则教育哲言:“能力比知识重要,人格比能力重要,人格是人生最高学位。”这则哲言使我感慨颇深。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呢?就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1、 要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教师平时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穿着得体大方,讲话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要用尖锐的话语挖苦学生。总之,教师优美的教态,脱俗的谈吐,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培养出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
可以说,个性的张扬是一个人富有生命力的充分体现,教育的理想在于发展先天的个性,培养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学习,畅谈自己的个人意见或独特见解,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个性发展的自由,最终形成鲜明的学习个性。就拿我们自己来说,我们对于每个问题都有自己最满意的答案,因而总是用自己最满意的答案来衡量每个学生的答案,把最符合自己要求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或掌声鼓励,长此以往,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使他们失去了自我,这还谈何创新教育?因此,我们切忌把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应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多尊重学生的意见。
三、教师要言而有信
我们要提高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必须对学生言而有信,卢梭说的好:“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我高中时的英语老师刘老师这一点就做的很好。记得愚人节的前一天,刘老师告诉我们明天要教我们一首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我们大家都非常高兴,但又一想,明天可是愚人节呀!老师是不是愚弄我们吧?再说,我们平时很少有时间去学唱歌。第二天早上,老师来了,我们很失望,因为老师并没有提录音机(平时学歌老师都是用录音机)。当老师布置完晨读任务时,走到我身边,笑眯眯的说:“玉玲,你到外面看看有什么东西,把它拿进来。”我出去一看,录音机,我顿时高兴地跳了起来,同学门也高兴地喊起来。那一节课我们学的很认真,因为老师没有骗我们。因此,我们今天必须要记住卢梭的话,以刘老师为榜样,要言而有信,做学生可信赖的人,做学生心目中最高尚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提倡情感式的教育方式
著名教育家布尔贝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这说明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爱是行动的源泉,爱可以推动人去进行他所从事的任何事业。所以我们应该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让学生在情意浓浓的教学环境中去看、去听、去感受,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语言情感的体验。所以课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要尽量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答错了,也要用“Try again”、“Don’t worry”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当众表扬他能思考,敢于举手发言。“Very good ”、“Great”、“ Well done”、“ Excellent ”、“You are clever”等激励性的语言应该是我们常用的评价。平时如果我们能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做到及时沟通心中有数的话,那么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必定架起的是心心相印的桥梁,学生在这样愉悦、自信、健康的环境下也必定会成长为一个宽容、大度、有包容心的人。
说到这,我们应该明白,教育应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面对明天,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乐趣,让每个孩子都能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充满热爱!让我们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给儿童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在他们心中激发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