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年的毕业班教学,我总结了些许经验,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学习能力更重要,知识的归纳总结比预习复习更重要。学生的思想品行比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等等。作为班主任我明白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每次考试前后都要对学生分期分批地做他们的沟通工作。提醒他们还有多久就考试了;竞争有多么的残酷;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个人目标;每个学科的近期目标;决不能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等。每个学生在我们这些教师的思想教育下,每次都脸羞得红红的,头如捣蒜,都表示要发奋苦学。所以教师的办公室里、走廊上、校园里、操场里。经常有师生交流的身影。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这个办法确实卓有成效,因为毕业班的学生大都压力极大,考试繁多、身心疲惫而又竞争激烈,在他们的信心快要崩溃时,教师这时的启迪和沟通无异于是春风雨露,重新点燃了他们的希望之火,开始调整心态,重整旗鼓。每次看到我的学生一次次地再我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了,不断地攀升新的高峰,有的从D档进入C档有的从C档进入B档,还有的从B档进入A档。我就感到异常欣慰,体味到“育人”的真正意义。
今年我有幸接了新初一。特别愉悦,心想:终于快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学生了。我定了很多计划,也思考了很多育人模式,觉得还是以前的老办法好。先和学生沟通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切就好解决了,所以对于初一教学我信心百倍。开学初,我就制定了八周的主题班会内容,如:1我长大了2、感恩的心3、班干部如何搞好班级管理4、预习习惯、复习习惯、课前准备习惯的培养5、班级文化建设:我的目标卡6、扬起自信的风帆7、我为自己找对手(益友)8、告别溺爱。我的出发点就是想通过品质的熏陶来带动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我也经常在课间和学生交流,也可谓是苦口婆心。经过一段的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我的这些办法在初一孩子的身上并不是很凑效。他们往往在我开班会的时候跑神、写作业,在我和他交流的时候傻傻的笑,还经常在犯了错误批评他的时候用扮鬼脸在认错。有的孩子刚刚和他讲了大道理,出门就忘记了,还有的根本就听不明白老师的道理,一脸茫然。让我感到很无奈,也觉得很无力。觉得自己好多时候面对那些小孩说得话好像是在对牛弹琴。
前一段时间读过一篇文章《静待花开》“静待花开,静静感悟,静静生活,静静前行。就像一首歌唱的“梦开始要鲜艳/前方蜿蜒/一长串的心愿/我们一天一天/慢慢实现……”慢慢地、静静地等待对岸的花开,何尝不是做老师的一种境界,我们在应试教育的引领下,教师们变得急功近利。教师们的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有时何尝一把利剑。插在学生的心底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我们要求学生追求名次,用竞争的激烈、考试的残酷来泯灭他们那些残存的童真和快乐。
我们教育教学,也是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时间,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教育教学增长智慧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到知识,逐渐变得聪明起来的成长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学会等待,在等待中慢慢教出“理想的学生”来。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并不一定十分正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教师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他知道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的发展,他懂得如何去进行教育和教学。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去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间,孩子可能上半年不明白的事情,下半年就明白了。这也叫教育时机。教育时机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有利于接受教育并能获得最佳效果的某种心态和机遇。所以我们不能把用毕业班学生的管理教育用在初一新生身上。《管子》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了培育人才之复杂、之曲折,周期之长的事实。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需要时间的考验、过程的锻造;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是不能指望一两次批评或表扬,一两次谈话或暗示等教育活动就能立竿见影的。《学记》中“当其可时谓时”说的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这叫‘诲人及时’”。教育学生不是任何时候的任何场所都会有效的,如果家长或教师不注意时机的选择,随心所欲、随时随地都拿出“教育”的武器来对待学生,就容易造成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的结局。为此,只有正确把握或等待最佳时机,当学生的内心产生需要时,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把握时机同样是教育学生,由于情感、情境、时间和场所等不同,效果就不一样。这需要给学生时间,也需要给学生空间,需要教师有耐心,需要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会待待的人。肖川教授在《 教师的“六个学生” 》一文中说:“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长远意识”,需要在“长远意识”中学会当老师,找回真正自己当教师的感觉来。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慢的艺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做到第一要“慢”,第二还是要“慢”,第三还是要“慢”,在等待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在等待中让学生逐渐变得聪明起来!在等待中找回当真正当老师的感觉来!
留给孩子一点时间,就像给含苞欲放的花儿无声的等待,静静地守候用期盼的目光渴望颜色。留给孩子一点空间,就像给纵横驰骋的马儿一片绿地,不要惊恐他们会受伤,谁又不是在跌跌撞撞中学会的走路。低年级的孩子是幼稚的、纯真的,大道理他们听不懂,可是小故事他们却能懂,教师为何不能换一种方法讲道理呢。我们无法在朝夕之间看到成功的果实;教育是反复的,无法在一蹴而就中获得既定的胜利;教育是苦涩的,所有的付出有可能回到原点。这些特点因素就决定了教育的独特性。对象总是千差万别,不可能像工厂里的原料整齐划一,一成不变,这时更需要我们保持一种恬静的心态和情怀,一种处事不惊的气度。不急于一课,一个班会。只要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结构整体的把握和运用;不急于一时,只要致力于学生一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的成长;不急于一事,只要致力于学生能力素养行为的肯定。不怕慢,就怕停,只要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前行,确定目标不断努力,这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