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王双明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有效性
文章摘要:随着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深入,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学生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没有有效数学教学。在此,浅谈使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营造一种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等。如果学生答不出问题或答错时,教师可说“没关系,再想想”,不轻易否定,要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让每位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共同解决问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事做,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 重视课堂教学导入,情景问题创设。 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始,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情境问题,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比如,课间教师播放音乐、视频,设计课堂口号等,上课铃响,教师走上讲台,向学生致意:“刚才的音乐非常好听,同学们听到什么?告诉老师……”至此,师生的情意已达成了一种沟通,非常和谐、融恰,并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教师一上课就说:“这节课我们来做猜谜游戏。”同学们听了都十分高兴,个个聚精会神地听讲述:“同学们不论你们说出几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器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不信,试试看。”同学们举出的数愈来愈大,教师一一回答,学生又通过计算验证答案。这时,大家很惊奇,里面到底有什么“诀窍”呢?于是教师便因势利导地说:“你们想知道其中奥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会解开这个谜。”这时同学们就带着急于探究知识的心情去认真学习。 重视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 《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千方百计地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以及互相合作、自主探究等有效的参与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到发展。在课堂上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每组4—6人,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弥补组内学生的差异与不足,提高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差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基础的好坏,接受能力的强弱,思维是否活跃,情感、想象力是否丰富等等,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模子。为了获得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在课堂教学时,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教师的语言要深入浅出,照顾到能力较低的学生,使之不掉队,学得扎实。学习要求应有从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吃得好吃得饱。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他们的不同情感体验。教师关注每个学生,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同时,数学课堂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导”的艺术,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提倡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点引导、点拨、激励,改变牵着学生走的状况,使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学。 重视设计有效的巩固练习。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设计有效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设计练习时注意一下几点:(1)设计练习应贴近生活。设计贴近生活的练习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3)设计对比性的练习以防产生思维定势。对比性的练习能在比较、分析中揭示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设计有坡度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练习的多样性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优生更优,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的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这样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的、平实的、自主的、充实的、扎实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最终目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追求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