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任何事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好奇的,他们很少受各种成规戒律的约束,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话。他们的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着童心、童趣。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再者,幼儿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创设讲故事、律动、做游戏、即兴表演等意境,用“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幼儿园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通过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幼儿园里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一则好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还能够从中培养幼儿爱憎分明的情感,感受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为幼儿的行为提供榜样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如: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狼和羊》的故事,用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表现,就会引发幼儿的极大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2、用色彩来营造意境
色彩是对人视觉影响最大的因素。它作为一种外在刺激,通过人的视觉产生不同感受,给人以某种精神作用。可以说,不适宜的色彩如同噪音一样,使人感到心烦意乱,而和谐悦目的色彩则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一般比较喜欢黄色、橙色、浅蓝、浅绿等较为明快的颜色。在这种色彩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智商较高。反之,当婴儿长期处于一些较为暗淡,使人感到忧郁、沉闷,甚至产生压抑、恐惧等不良感觉的黑色、茶色等色彩环境时,其智商则相对较低,而且创造力、自信心等方面均不如前者。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教学环境布置方面,应充分考虑色彩效应,使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欢快、明朗的色彩环境。如:在教《秋》一课时,精心制作一些金黄色稻穗的头饰,绘制了金黄色田野里稻浪滚滚的图画,幼儿被金黄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演唱了《秋》,脸上也露出了像金灿灿的秋天那么美的笑容。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用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幼儿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3、用电化多媒体来展示音乐意境。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孩子们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需要有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机会, 我们利用多媒体的立体声像效果, 能为幼儿营造一种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音乐氛围, 以唤起幼儿内心强烈的情感。如《放礼花》运用多媒体技术, 将礼花绽放这一动态的过程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同时配上欢快、活泼的音乐, 孩子们也用千姿百态的动作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对音乐的感受。
4、创设律动意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如:在律动《布娃娃,小妹妹》的教学时,我让幼儿注意倾听歌词内容“布娃娃,小妹妹,我的小宝贝,大眼睛,小嘴巴,你看她美不美?”幼儿边听边感受自己抱着娃娃亲昵,和娃娃柔声交谈的切身体验。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奏抱娃娃,亲娃娃,指点娃娃的大眼睛,小嘴巴。此时教师适当地示范诱导,加上一些自由发挥的简单动作。让他们进一步投入音乐的意境。又如:《梳洗》的教学。首先我用语言把幼儿带入起床梳洗的情境中。清晨,闹钟响了,小朋友伸伸懒腰起床了,听,小朋友在干什么呀?然后教师弹奏《梳洗》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韵律平缓、反复的特征,想象起床后小朋友在穿衣、刷牙、洗脸、梳头等情景。教师重复弹奏让幼儿边听做,通过谈话让幼儿安排好梳洗的顺序,先穿衣、扣钮扣、系鞋带、再刷牙、洗脸,最后梳梳头照镜子。这样律动《梳洗》就编排完成了。这个过程是对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的
诱发。
参考资料:
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韵律活动》
2、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艺术》
3、胡少清《浅析律动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