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为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讲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传递和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中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把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是十分必要的。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语言文字规范化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感受如下:
首先,数学教学的语言应把握一个 “准”字
我国前辈数学家赵宪初曾经说过:“教数学,必须‘咬文嚼字’,把关键的词和句讲清楚”。教师对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要准确,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因此,教师要做到:一是对概念的实质了解透彻。如, “对应角相等”与“角对应相等”,“切线”与“切线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又如“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这类语言就缺乏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来授课,不能用方言来表达概念、性质、定理等。比如,把“线段的中点”表达成“在线段中间的点”就不准确。中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对学生语言习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规范,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理解模糊。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做到言之有理。数学语言还应做到严谨练达。严谨,就是严密谨慎,数学教学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这是由数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练达,就是抓住重点,干净利索,简洁概括。如果教师语言杂乱无章,含糊其辞,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得要领。
其次,数学教学的语言应突出一个 “趣”字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唤醒”。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好动、好奇、自制力差,上课的铃声虽然把他们带到了各自的座位上,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立即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课堂中,教师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立即转移到老师身上。幽默风趣的语言,还能使学生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 “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很快调动起来了。
第三,数学教学的语言应抓住一个 “情”字
数学教学语言应力求亲切,富有情绪。数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正如古人讲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对人的成功而言,情感智力比通常的心智活动的进行和智力水平的提高,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是其他任何语言所无法替代的。对待任何学生都如此,尤其是那些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更要用激励上进的语言,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此外,恰到好处地运用无声情语也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数学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和手势语言等,这些无声情语可辅助有声语言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常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一个温和的眼神,对学生都是焕发与激励。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目光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无形中也起到了驾驭课堂的效果。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紧密相联,教师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语言技巧,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从中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