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课堂教学创新。因此,怎样创设一个包含学生训练、提高、发展、展示自我的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情景,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时空功效,成为我们历史教师努力探索的首要问题。本文对中学历史新课堂教学情景创设谈几点浅见。
一、创设高效教学情景
教学情境是指伴随或弥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心理环境气氛。高效的教学情境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伴随教学过程而引发出来的情感、智慧和探索精神达到高度的融洽和统一,程现出浓烈的互相感染、互相激励,达到师生高度默契的心理环境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就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一个高效的、有价值的学习环境和情景,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所学知识的感情和求知热情,使他们思维活跃、潜能激活,融入全部情绪到相关历史学习中去,那么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就不难实现。当然,“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新历史课程也需要新型历史教师,这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实施方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引起他们主动探索、发现、讨论、解决历史问题的学习情境,逐步形成历史创新思维和能力,达到素质教育之目的。
二、创设快乐学习情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代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也常说“学习是快乐的。”无疑,快乐学习情境对于自主探究性历史新课堂学生开展学习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快乐情境下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如果历史教师能把学生学习置于快乐的情境中,那么学生就能享受到学习的美味与乐趣。正如汤加入盐后,人们才会享受到汤的美味一样。
在历史新课堂中,历史教师如同“汤”的调味师一样,要采用启发式、体验式,发现法、讨论法等有利于激化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营造快乐学习情境,科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争辩、分析理解、总结运用,让他们热爱学习,在品德、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审美等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收获。哪怕是一点感悟,一次心动,一星灵感,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和点评,因为点滴的进步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激励和鼓舞。如果历史教师能让学生经常处于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学习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西方先哲柏拉图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充分体现了当前“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因此,历史新课堂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努力营造快乐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才能让历史课堂真正服务于人生、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的优点是能从教学过程的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自然地调整学生的心理意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就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的想学好历史的需求状态,因此,可以说,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也是我们历史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的特定学习情境。
历史教学的内容虽然远离现实生活,但它对现实生活却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所以,历史教师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内容的呈现要以“问题情境——质疑分析——寻求解决途径——现实拓展”的方式展开,让学生经历“历史”、“再现”与“展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紧密联系,创设自然、真实、生动的贴近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情境,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教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自然的情境,学生才能较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四、创设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
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不在于刻意制造什么,更不在于额外添加什么,而是源于学生的需求,知识的构建,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需求状况比较复杂,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难免与老师、家长、同学之间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特别是当学生自己遇到困惑和烦恼时,他们需要理解、信任、帮助和指导。所以历史教师必须为满足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需求创建能够针对学生真实的起点,展现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原生态课堂教学情境。为此,历史教师应博览群书,力求向学生展示真实的、有趣味的、鲜活的历史材料,关注、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借鉴历史的经验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使创设的情境有教育价值并真正为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在中学历史新课堂中,如果教师能够注重课堂的有效、快乐、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教学情境创设,那么学生就能更加自主、快乐、有效地学习,并且得到全面发展,达到既学到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训练思维,又能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之功效。如此良性循环渐进,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而且敢于大胆地、运用自如地实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就会有可靠保障。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与积累,才能取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