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现已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呢?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每位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感悟的主体,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营造氛围,提供契机,调动学生主体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积累,为学生的“主观存在”和课文的“客观存在”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在阅读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获得生命体验,以帮助学生真正达到领悟的境界。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尊重学生感悟差异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具人情味的学科教学,在引导学生感悟的同时,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力,欣赏每一位学生的“悟得”。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初读整体感知,还是精读品味语言,教师都要让学生以充分投入的态度,用边读边思的方法读书,放手让学生毫无拘束地畅谈心得,使学生将自己的“悟得”呈现、表达出来,学生的这些感受或深或浅,或多或少,但都是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体验。
如在教学《小露珠》一文时,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在美妙的音乐中赏读全文,在学生们处于“物我相融”的情景时,我与他们进行了启发性谈话:你们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如果你是一颗小露珠,你最想到哪里去?你为什么要到那里去呢?我的这个有趣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活跃起来了:有的说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有的说要到沙漠里去让那里也长出小草和大树,还有的说要到好久好久没下雨的地方去……听到学生们诗一般美的语言,我激动极了,动情地说:“孩子们,你们都是最可爱的小露珠,最可爱的孩子,因为有了你们,大地会变得更美,世界会变得更美,人间会变得更美!”听了我的夸奖,学生们的脸像一朵朵绽开的鲜花,他们切身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二.创设人文通感契机
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中感悟的关键便是“披文入境”,进而“明象”、“体情”,怎样才能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顺利地“入境”“明象”“体情”“会意”,达到领悟的境界呢?那就要求教师要循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切入学生的精神领域,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读、品、思、议,唤起学生的情境感和想象力,形成人、文通感,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如教学《金子》一课时,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以“彼得是否能找到金子”,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文为凭借,展开辩论,学生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寻找根据,见仁见智,在和谐的交流中,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的魅力得以凸现。再如:教学《掌声》一文,为使学生感悟出掌声的真正内涵,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两次掌声及小英走上讲台和走下讲台时的神态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从课文语境中,真正地感悟到掌声是真诚的关爱,真诚地赞许,小英在这“掌声”中发生的不仅仅是神态的变化,更是心灵的变化。
三.激活学生已有经验
要想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课文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也就是说必须打开学生的记忆仓库,调动背景知识,凡是学生有过的类似经历,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全面深刻的还是片面肤浅的,都应尽量唤醒、激活,以使其充分发挥相似连接的作用。
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之前,我先让学生背一背关于庐山的古诗,说一说自己头脑中保存的关于庐山的印象和已经历过的雾中体验,这样学起课文来就有了求通达悟的前提与基础。
要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就要调动学生以往的情绪记忆,引导学生乘上语言的小舟,进入课文的语言环境,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出神入化,“神与物游”,随时变换主客体位置,进入课文各类人物角色,进行“换位思考,移情体验”,就像《荷花》一课中的“我”那样,由赏花人物化为荷花去与蜻蜓共舞,与小鱼同乐,以至陶醉于荷花池的美好佳境,忘了自己是花还是人。只有这样,才能对课文塑造的生活原型有设身处地的真切感受,才能真正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与作者心心相印,达到情感共鸣。
四.调动学生情感参与
朗读感悟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语文课标实验教材所选的多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教师首先必须要“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渲染学生,调动学生,要善于通过自身丰富的富于变化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位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引发共鸣。
如教学《老师,您好》一文时,在学生朗读完全文后,我充满回味、饱含深情地说:xx同学精彩的朗诵,让我又一次想起了我的每一位老师。他们不顾寒气袭人,灯下为我们批改作业,不顾酷暑难当,蚊虫叮咬,灯下精心备课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心血和青春年华默默地培育了我们。随着我们知识的一天天丰富,身体的一天天长高,他们的双鬓渐渐花白……而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的今天工作岗位,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代代相传,才有了人类高度文明的今天。同学们,为了表达我对老师的崇高敬意,同时也为了表达我对我的老师的深深敬意,我想与大家一道朗诵《老师,您好》。这时,学生的情感已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全身心地进入了角色,我们共同用心声合奏了一曲《老师,您好》的颂歌,之后,我又组织学生交流了各自收集到的赞美教师的词句,学生各抒己见,谈兴更浓,他们纷纷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对老师的敬意和爱戴,情感真挚,感人肺腑,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一次绝好的人生观教育,在悟情中得到了情感体验。
《新课标》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溢于言表。朗读,作为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于阅读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本为本”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们应该趁着这股课程改革的东风,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内容及要求,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出发,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不断钻研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为推进语文教学的实践贡献自己的精力和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