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成为了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本文探讨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并提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对策。
【关键词】 高职生 有效课堂教学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是目前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何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明显的教学效果,并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规定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二、影响高职有效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进入高职后,教师由于对初中教材的知识点、教学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等了解不够,不能准确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这时,如果盲目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和课程难度,就容易使学生因无法及时理解学习内容而产生厌学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的专业知识、责任意识、教学能力和理念等也会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因素。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方法和态度也是决定能否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薄弱,信心不足,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部分学生坚持原来的学习方法,忽视了学习的基本环节,并过度依赖教师,自觉性和自主性都较差。
(三)其他因素。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也是影响高职有效教学的因素。传统教学方法,就会使课堂显得比较单调、枯燥,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三、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要紧跟行业实际
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开设,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与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选择适应教学内容。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来源、水平而制定出适合于他们年龄、心理、学习能力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要定位准确,教学学时及教学内容安排要合理,并要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要让每一位任课教师都知道并深刻领会课程的基本要求,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概念定义要准确,难点、重点适宜,授课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同时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要结合目前行业的一些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讲解。
(二)课堂语言表述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方式是现今采取的一种普通的教学方式。它重点是引导学生思考,但注意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教师决不能以逸待劳。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想像,使他们对教师提的问题产生兴趣。其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提倡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经启发式教学方式讲解后,提出思考问题,同时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响应,并开展讨论,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式教学,首先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实现教学互动,还要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过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设计一些不同的思考题,在交流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注重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
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黑板教学不可忽视,在现阶段乃至今后都将是一个主要的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固然好,但是,过多的动画和演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手足无措,从而降低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辅助性教学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接合起来,这才是对课堂教学的合理改革,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师是课堂教学提高的关键,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很有必要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是个人在现代社会中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要在实践中培养和考核,必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来解决。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良好师德,又需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高超的专业操作动手能力的“双能型”教师。
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和全心全意为培养教育学生服务的道德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②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确实的保障。③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要经常开展科研立项和教学研究,不断地提高科研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将其新的知识引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
(六)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把全面的质量管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制定教与学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各项质量管理的标准;其次,实行校督导组听课评价、同行教师听课评价、系、教研室听课评价、学生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再次,建立多层次教学质量反馈监测网络。
参考文献:
[1]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
[2]刘毅伟:学生学习状态及其调整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6,(11)